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机器人时代到来,富士康将如何面对员工忠诚度的问题,新的挑战
2024-05-14 02:56    9479 来源:360新闻

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已上演,机器人还是由人操作,主体不能变

近两年,机器人取代人力的新闻已经是满天飞了,富士康实行的“机器人计划”正在一步步的实现这一目标,据悉富士康会分三个阶段来一步步的展开实施计划。

这些机器人已经在郑州工厂、成都平板工厂、昆山和嘉善的计算机/外设工厂计划投入测试。“机器人计划”正在加速,富士康“机器人计划”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劳动力短缺和工人成本的问题,富士康希望通过机器人来弥补这一空缺;

2、富士康又要确保自身利润,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未来也是一个趋势。

相比传统人力,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效率。在同样的利润效益下,工业机器人成本还将低于人力成本。眼下的关键问题是机器人具有很多的局限性,机器人当前只能胜任简单机械的流水线操作。曾经富士康内部的台籍中层干部讲:机器人只能用于产品的前端投入,而富士康的核心生产的部分还是有待提高,目前技术还是有限的。

再者就是:机器人操作欠缺灵活性,维护成本高,在有些精准的部件上,机器人因为失误而没有对准,就会造成两者的磨损,部件报废,也就会彼此带来维护成本;电子消费类的产品更新换代过快,对精密度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生产完一个老产品后,原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和机器人需要重新进行调试和参数设置,而这需要很多一部分的技术人力。

富士康要提升代工厂的人工效率与制造产业的机械化也是趋势,但这适合在部分低价值、简单的流水线上小范围试行并优化,这可能使富士康面临着产业成品的品控危机。富士康需要解决的是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任何企业,它的关键与核心竞争力,终究是人。

电子材料加工工艺和镀膜技术及组装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人力来推动优化提升,去不断测试优化推动生产流程的优化,这也是主导制造业话语权的关键能力,这也是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推动软硬件融合创新的关键。

内部流动性,设计师、工程师及车间生产员与熟练产业工人只有近距离的业务配合,才可增强彼此的融合与了解,优化流程与产品品控问题,带来创造力。车间员工与熟练产业工人这一环节的消失,让一堆机器替代,创造力与创新力也可能有所停滞。机器换人计划若大量实施,会导致大量熟练技工流失,对于富士康来说,也会失去重要的竞争力。

在富士康,机器人计划可能会造成员工对于饭碗不保,随时面临失业的焦虑之中,这可能导致大量内部矛盾产生以及员工的忠诚度降低,不利于内部稳定,富士康的大量裁员可能还会引发别样的社会问题。

来源:360新闻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