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北大荒”里拖拉机零件组装起来的发达村
2024-05-14 01:06    7145 

导读:从&ldquo北大荒&rdquo到如今的&ldquo北大仓&rdquo,它的发展之录,大家有目共睹,这发展的背后,也集结着几代人的创业致富梦,代表着&ldquo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rdquo的北大荒精神。


60年前,36位来自山东临沂的移民来到荒凉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成为了这片北大荒上的第一批拓荒者。60年过去了,这批移民凭着山东人特有的那股闯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当年&ldquo无房、无树、无耕地&rdquo的&ldquo三无村&rdquo建成了人均年收入6万多元,总资产超过18亿的&ldquo亿元村&rdquo。


60年前36个移民北大荒上开始创业吃草根住草棚


黑龙江省有着广阔的土地,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无法开垦。1953年,山东省相应国家开垦&ldquo北大荒&rdquo的号召,向黑龙江移民26000人。其中,来自当时临邑县洪瑞区和汤河区56个村的428名村民,自愿报名来到了甘南县兴十四村。


当时兴十四村的情况让移民们吃了一惊,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地上插着一根木头棍,上面有一面小红旗,写着&ldquo兴十四村&rdquo。当时的兴十四村,完全是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屋一棵的&ldquo三无村&rdquo,刚来的移民只能从荒原上砍一些茅草,搭成棚子栖身。由于条件太艰苦,有90%以上的移民返回了山东老家,只剩下8名共产党员带着亲属共36人留了下来下来。


1957年和1958年,临沂县又有92名投奔亲友的&ldquo挂钩户&rdquo来到了兴十四村,加上最初的36人,这128人成为了兴十四村最早的拓荒者。在冬天,兴十四村的气温低到零下40多摄氏度,移民们住在四面漏风的草棚子里,晚上根本睡不着觉。当时的土地还没得到改良,全部是沙土地,每天早上起来,移民们全身,甚至连耳朵里都是沙子。


贫瘠的土地根本没法种粮食,移民们吃的是甜菜渣滓、豆皮子和草根。过年的时候,全村用借来的8斤玉米面蒸出了240个窝窝头,每个只有2两重,里面仅有二钱粮食。当时的农业生产缺乏机械的辅助,移民们只能用人拉犁,用人拉车,用人拉磙子碾场,从天不亮到太阳落山,也开不出几亩耕地。


移民的头8年,兴十四生产队的移民们一分钱都没看着,往山东老家寄信时,连买一张邮票的钱都凑不出来。在甘南县,兴十四村也是出了名的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ldquo三靠&rdquo村。


一台拖拉机带动全村发展村办企业让兴十四变成&ldquo亿元村&rdquo


1970年,&ldquo穷怕了&rdquo的兴十四村人选举了年仅21岁的付华廷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付华廷也是第一批山东移民,出生在临沂的他,在8岁那年,由父亲背着他和母亲来到了兴十四村。


上任伊始,付华廷就发现,兴十四村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但苦于人力不足,无法开垦。为此,他想到了用机械化开垦土地,但问题又来了,在计划经济时期,购买开荒用的拖拉机需要指标,但兴十四村一个指标都没有。


于是,&ldquo胆大心细&rdquo付华廷想到了&ldquo化整为零&rdquo的办法,3个月里,他拿着乡亲们卖羊毛攒下的8000多块钱辛苦钱,一趟趟的跑到甘南县城和齐齐哈尔市,硬是用人背肩扛的办法,硬是背回了1130个拖拉机的零件,在3位老拖拉机驾驶员的指点下,&ldquo拼&rdquo出了一台拖拉机。当这台拖拉机成功发动的那一刻,全村的乡亲们在村口放鞭炮,高兴地就像过年一般。


兴十四村的乡亲们不会想到,正是这台拖拉机彻底改变了整个村子的未来。用上拖拉机的当年,兴十四村就新开了4000多亩耕地,而过去,村里的所有耕地加起来还不到1000亩。1971年,兴十四村的近5000亩土地大丰收,兴十四村不仅从过去的&ldquo要粮村&rdquo变成了&ldquo卖粮村&rdquo,乡亲们的饭碗里更是多了原来过年都舍不得吃的肉。


就这样,靠着一台拖拉机,兴十四村的农业发展逐渐走上了快车道,1976年,村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化。不满足现状的兴十四村人发现,要想真正富裕起来,必须走工业化、产业化的路子。于是,他们开始在村里办起了小酒厂、小油坊、罐头厂等&ldquo五小&rdquo工业。1983年,村里筹建兴十四乳品厂,1985年投产,日处理鲜奶10吨,当年盈利65万元。1989年,村里的甜蜜素厂投产,年收入2000多万元。1994年,村里仅用5个半月就完成了年产3000吨柠檬酸厂的建设,年收入3000多万元。随后,又利用生产柠檬酸的废料,建起了节粮饲料厂,年收入2000多万元。2000年,村里在齐齐哈尔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20万吨淀粉糖厂,年收入超过1亿元。


山东人的性格造就兴十四&ldquo领头人&rdquo,2年内人均收入要到10万元


在付华廷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进入新世纪的兴十四村走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村办企业的基础上,兴十四村成立了拥有35家企事业、18亿多元总资产,是集农、林、牧、生物制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黑龙江富华集团。2002年,兴十四村的&ldquo华冠科技&rdquo股票在上海成功上市,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农业板块上市的股票。


2012年,兴十四村和富华集团总资产达到18.1亿元,总收入实现15.2亿元,利税实现8800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6.58万元。如今,昔日只能住草棚子的村民们住进了村集体盖的二层别墅,每年村里发的粮食几乎吃不完,村民们彻底摆脱了刚来黑龙江时那种忍饥受冻的生活。


尽管兴十四村已经成为了全国有名的&ldquo发达村&rdquo,但兴十四村的&ldquo领头人&rdquo付华廷和村两委一班人却还是闲不下来。&ldquo咱们山东人就是喜欢干事,愿意干事,每天不干点事身上就难受。&rdquo付华廷这样对大众网记者说。尽管身患多种疾病,随时都可能倒下,但&ldquo愿意干事&rdquo的付华廷现在每天还坚持工作,为村里的建设拿主意。


他告诉大众网记者,下一步,兴十四村将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科技化示范、城下一体化示范的典型效应。依托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化,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现代大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化。同时,吸纳剩余劳动力,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通过一、二、三产业项目的发展,加快收口聚集,推进城镇化。到2015年,兴十四村将建成拥有5万人口的小城镇,总资产达到35亿元,总收入达到6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


北大荒六十多年发展堪称&ldquo北大荒奇迹&rdquo,这是每个坚守在那里的人的艰苦奋斗的成果,历经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独特的创新力,在世界第三大黑土地带上开拓了属于北大荒人的&ldquo北大荒之路&rdquo,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先行者、示范者、领先者,正在引领和带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地区城镇化的&ldquo三化&rdquo潮流。

(来源:大众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