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亩地补助10元甚至更多时,机手积极性会不会提高?
把作业补贴补给机手,农民会不会高兴?
实施作业补贴,对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要使作业补贴发挥最大效用,监管部门该如何做?
&hellip&hellip
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10年后的今天,江苏省又开始探索农机作业补贴。该省农机局局长徐顺年道出了个中缘由:&ldquo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最初几年,随着机具的增加,江苏省的农机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以水稻机插秧为例,2002年全省插秧机保有量为2693台,到2012年达到近10万台,机插秧水平也从2002年的2%快速提升到2012年的60%。随着插秧机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机插秧水平也从快速提升向稳步提升转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机化水平的作用开始趋弱,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完成&lsquo十二五&rsquo规划的目标,我们想到了作业补贴,通过作业补贴提高机手的作业积极性,以带动农机化水平的提升。&rdquo事实也证明,今年江苏省的水稻机插秧水平将达到70%,比去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ldquo照此发展,我们在&lsquo十二五&rsquo末水稻机插秧水平要达到80%的目标将可能于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rdquo徐顺年对作业补贴的试点效果大加肯定。
新形势&ldquo逼迫&rdquo出的新政策
其实,江苏省鼓励作业补贴试点还有一层原因:自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各省为了提升农机化水平,采取了对重点作物、重点作业环节机具补贴的倾斜政策,除国家和省一级的补贴资金外,还鼓励市县乡镇进行了累加补贴,这在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突破重点作物、重点环节机械化水平方面起到了&ldquo四两拨千斤&rdquo的作用。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政策的优势,但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同类产品在不同省份补贴额差距过大,间接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差额进行机具倒卖,扰乱了农机购置补贴市场秩序。
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按照农、财两部的要求出台的《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中规定:各市县不得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内的机具实行累加补贴。该项规定出台后,最直观的结果是农民购买通用类农机产品要多花钱了。对此,徐顺年表示:&ldquo补贴政策的调整在短时间内有可能会影响农民的购机热情,对重点作物和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一定制约。然而,取消地方累加补贴有利于地区间的平衡推进和机具监管,因此这种做法势在必行。&rdquo
从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监管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央补贴资金规模的增加以及补贴产品目录范围的逐年扩大,农民对机具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权,这种背景下,取消累加补贴就成为解决机具异地倒卖的一把利器。但让江苏各级农机部门领导思考的还有一个问题:毕竟现在机具的社会保有量还没有饱和,加之机具更新换代,农民对农机具的需求还很旺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足够的机具来支撑。既要解决机具倒卖问题,又要满足农民需求,以及解决农机化水平落后地区和重点作物薄弱环节农机化发展问题,作业补贴就走到了前台。
徐顺年表示,鼓励市县试点作业补贴,还有一层潜在的原因:有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一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起来并不容易。如机插秧,对一些苏北农民来说,没有作业补贴时,积极性不高,但有了作业补贴,农民付出的作业成本相对降低,就可能去尝试使用机械作业。还有一些重点作物薄弱环节的机械化问题,也可以通过作业补贴来推动其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升。
&ldquo当然,如何进行作业补贴,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之中。&rdquo徐顺年表示,为了摸索出一个可行的作业补贴程序和措施,江苏省农机局鼓励各地市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试点。比如,建议政府将原来累加补贴的资金用于作业补贴。至于具体怎么补,由各地市自己尝试进行,以利于基层农机化主管部门仍能对重点作物和薄弱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有效引导。
作业补贴成又一利器
如何才能让农民选择用机械作业?如何提高机手作业的积极性?
&ldquo对农民来说,当用机械作业不仅省人力,还省工钱的时候,自然就会用机械作业了。对我们机手来说,当机械成本低、作业的收益远远高于机械价格的时候,我们肯定愿意多干。&rdquo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浔北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登波用最朴实的话语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不难看出,要想调动农民的用机积极性并不难,特别是近几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机械作业的好处,谁愿意去做费力也费钱的事呢!对机手来说,要么降低机械成本,要么提高作业收益,用机的积极性也就随之解决了。
一个省若想提升当地某一作物或重点作物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目前的办法就是在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各市、县进行逐层累加补贴,这样就降低了农民的购机成本,机械的保有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增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提升农机化水平成效显着。然而,这种堆积式的累加补贴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由于各地补贴金额不同,地区间倒卖骗补行为屡禁不止,农机化主管部门需要花大力气对此类现象进行监管;二是跨区作业仍然盛行,机手的趋利性导致机具向相对缺乏的地区转移作业,大量补贴机械不能在本地发挥最大作用。
实施作业补贴,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不但没有因无累加补贴而削弱,反而出现购机踊跃的现象。以插秧机为例,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首次超过2万台,达到22383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超过5000台,插秧机总保有量达10万台以上。另外,实施作业补贴,机手在本地作业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今年江苏全省新增机插秧面积超过300万亩,机插秧总面积预计达2400万亩,机插率达70%。特别是机插秧水平较低的苏北地区,今年水稻机插秧推广再上新台阶,新增插秧机17000多台,占全省新增总量的75%以上。淮安、泰州、宿迁等21个市县有望在今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由于机手作业有补贴,使得作业费用的支出也相应下降。淮安市洪泽县的一位近60岁的赵姓农民告诉记者,由于孩子们都在当地工厂上班,原来家里的水稻大多是自己插秧,&ldquo也挺累的,但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今年因为有了作业补贴,作业费用下降了,就请人用机械插秧了,又好又快。&rdquo
从江苏各地市实施的作业补贴试点成效看,作业补贴不仅解决了机具监管难题,还使机手得到了更多收益,由于农民用机械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机手作业面积有了保证。洪泽县岔河镇德富机插秧专业合作社今年新买了22台高速插秧机,理事长陈德富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共作业5.7万亩,其中本地作业4.6万亩,相较去年的本地作业3.6万亩,多出了1万亩的作业量,被服务的农民则由于作业补贴的实施减少了作业费用的支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作业补贴,加快了一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机化水平效应有所减缓的情况下,作业补贴成为加快提升落后地区以及重点作物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的又一利器,以苏北四地市为例,宿迁市的机插秧水平由去年的66.8%提高到76.2%,徐州市由68%提高到78%,淮安市由64.5%提高到78.7%,盐城市由50.6%提高到65.6%。作业补贴的实施,可谓一举多得。
徐顺年表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提高作业收益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然而,作业补贴如何补?如何在政策实施前就堵住可能的黑洞,成为农机化主管部门在试点进行前就需仔细思量的。
据了解,目前按作业面积进行补贴的政策处于试点阶段,江苏全省有50%&mdash60%地区选择自主尝试,其作业补贴的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支付。试行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北、苏中地区,范围还没有覆盖到全省。
结合实际 探索新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江苏省目前共有77个县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20多个县实施机插秧作业补贴。各市县除了自行选择是否进行作业补贴外,补贴额、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也可自行制定。在这种情况下,各市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独特方案。
在作业补贴的推进过程中,记者对重点市县进行了随机走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洪泽县和兴化市,他们一个侧重于作业效益,另一个侧重于农民收益,两者的补贴方式不尽相同。
&ldquo合作社于2010年12月成立,原来社里就有20台插秧机,今年新购置了8台高速插秧机。在购机时,农机局就向我宣传了作业补贴的事情。&rdquo胡登波告诉记者,&ldquo县里规定跨省作业不补贴,只有在本地作业才补。今年合作社在县里的机插作业面积可达6000亩,均在示范方内,按照10元/亩的作业补贴标准来算,我可以拿到6万元的作业补贴。&rdquo按照胡登波所算的这笔账,虽然今年洪泽县没有进行累加补贴,但是作业补贴的资金正好弥补了这部分空白,使其购机欲望丝毫没有减少,同时增加了尽可能多在本地作业的想法。
据洪泽县农机局局长朱方宝介绍,目前,洪泽县水稻面积共43万亩,今年县里出资170万元作为作业补贴资金,对所划定的示范方内的水稻机插作业进行补贴。全县共有12个乡镇,其中包括9大农业乡镇,每个农业乡镇划出1&mdash3个示范方,示范方面积共20万亩。补贴方案明确规定,对作业面积达到300亩以上且在示范方内作业的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按照1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
洪泽县聚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属于中等规模的合作社,理事长王风山告诉记者:&ldquo作业补贴方案里有项规定是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的作业面积必须达到300亩以上才能享受作业补贴。我们合作社共有8台插秧机,其中6台手扶式插秧机,2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合作社现有水稻面积1500亩。300亩的作业补贴标准对我们来说很容易实现。&rdquo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一般合作社都可以轻松达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