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管窥“克强经济学”:134天的政策历程
2024-05-14 00:52    451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就职以来,这134天中市场预期经历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期待、恐慌调结构、试探增长容忍度,再到迎合稳增长。可谓&ldquo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dquo。

7月以来,从总理的增长底线论到经济运行的上下限论,到上下限的指标量化,再到小微企业减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笔者试图管窥&ldquo克强经济学&rdquo的内涵。

逆预期的三把火

李总理上任伊始,市场预期新总理会迅速出手扭转元宵节后的经济颓势,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新总理的三把火显然让市场讶异了。

一是促改革。3月17日,李总理在&ldquo两会&rdquo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就讲到,政府机构要职能转变,下放或取消部分行政审批权。5月16日,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去产能、调结构。3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ldquo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分行业化解产能过剩&rdquo。这一点让市场尤为恐慌,待到缓过神来,便开始推涨创业板。

三是去杠杆。3月27日银监会下发&ldquo8号文&rdquo和&ldquo71号文&rdquo,拉开影子银行的治理序幕。6月的钱荒冲击波可谓此轮治理的一个结果。

这三把火不可谓不猛,但资本市场显然难以接受后两把火的阵痛。与此同时,随着3月pmi等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炉,市场依旧沉浸在过去时的思维中,即是经济要增长、货币要宽松,投资和城镇化要开闸。

但市场注定是失望的,失望之下预期开始扭向,开始打探新总理的经济增长容忍度,一直持续到6月末。

微妙的逆转

笔者管窥,李总理上任后的一个多月中,粗略地展示了经济政策思路,并逐步影响着市场预期,试图用改革超越危机,即用空间换时间,抑制或推迟产能危机和杠杆危机的爆发。

但糟糕的经济数据之下,出现了微妙的逆转。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传递出&ldquo稳增长&rdquo。从召开时点来看,这次会议很不寻常,堪比2004年4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

此次会议指出,&ldquo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rdquo,潜台词无疑是现在的增速还不够强。会议还要求&ldquo宏观政策要稳住&rdquo,应该是要求政策要稳住经济增长。

笔者在当期《弱复苏的容忍度与微妙的逆转》中提到,之所以说是微妙的逆转,是因为弱复苏仍在黑糊糊的隧道中,这一丝光亮还难以判断是来自出口还是迎面的火车,这是个多空都很尴尬的时刻。

但一个迅速的政策佐证是,4月26日下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出通知,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从增长底线论到经济上下限的量化

市场的预期犹若钟摆,一旦前期失落,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当时鲜少有人注意到上述4月25日会议的不同寻常之处。市场犹犹豫豫中还是在试探总理的增长容忍度。

但现在回首两个月的总理表态和政策思路,就比较清晰了。6月8日,李克强总理表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

6月26日,《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出炉,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对城镇化实施路径的表态。

7月以来,李克强总理则密集调研,多次表态,&ldquo稳增长&rdquo开始得到认可。在广西经济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ldquo下限&rdquo,物价涨幅等不超出&ldquo上限&rdquo。

在7月16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明确了宏观调控的&ldquo上限&rdquo与&ldquo下限&rdquo。&ldquo下限&rdquo就是稳增长、保就业,&ldquo上限&rdquo就是防范通货膨胀,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而7月22日新华社发文,将经济运行&ldquo上限&rdquo与&ldquo下限&rdquo量化。笔者总结下来为:1.下限&ldquo稳增长&rdquo是gdp增速7.5%,底线是7%;2.上限&ldquo防通胀&rdquo是cpi涨幅3.5%;3.核心三句九字&mdash&mdash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顺序视情况调整;4.财政收入增速要保7%。其实这也是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的经济指标,无非再次重申而已。

稳增长的&ldquo五把斧&rdquo

同样是稳增长,但李总理没有选择走老路。财政部长楼继伟也在数个场合表态,中国不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从日前出台的&ldquo五把斧&rdquo看,有股小处着手但又&ldquo精确制导&rdquo的意味。

先是在6月末,一是推动棚户区改造等投资;二是地方自行发债试点扩容步伐提速。前者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后者希望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1.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2.8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3.承诺为出口企业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

央行行长周小川7月25日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称&ldquo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rdquo

发改委也在7月25日公布了11条小微企业融资指导意见。

从市场舆论看,很多人对扶持小微企业表示不屑,但在李克强总理看来,小微企业&ldquo铺天盖地&rdquo,是就业的最大吸纳器,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这不正是保就业吗?


政策本是相机抉择,总理的经济决策思路也必定视实际经济运行灵活调整。在梳理总理就职以来134天的政策与表态基础上,笔者认为,&ldquo克强经济学&rdquo内涵应该是&mdash&mdash&ldquo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rdquo

这个内涵还可以简化为&ldquo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rdquo,至于其中的顺序自然会视经济运行的前景而适当调整。紧跟总理经济决策思路方可走在市场的前面,就从这三词九字开始吧。(作者为本报编辑,新浪微博:@艾经纬cbn)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