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照明工匠冯坚强:让城市每处景观都光彩醉人
2024-05-13 22:45    5646 来源:网络

人物名片:

姓名:冯坚强

年龄:46岁

职务:佛山市大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佛山市英儒启航科技孵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圆梦语录:

人一定要有情怀有理想,向前冲才能有活力。人在不同的阶段里面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南海城市景观中,千灯湖是不少市民津津乐道的南海标志。其中,环绕千灯湖岸边的14颗镂空球形灯“南海明珠”正是出自佛山市大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坚强之手。当初他毅然转向工业制造行列,到现今建立创新孵化平台,冯坚强的事业与人生,与南海乃至佛山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带队研发千灯湖大部分景观灯

每当夜幕降临,南海主干道上盏盏路灯渐次亮起,照亮来往车辆与夜归人。南海千灯湖也开始一天最为璀璨的时刻,超过2000盏灯饰交相辉映,一湾秋水两岸明,迷人夜景富有南海烟火气息,成为市民、游客驻足赏景的热点。

“千灯湖的灯大概有两千多盏。”2001年,冯坚强所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千灯湖大部分景观灯饰的设计和制造。17年过去,千灯湖的景观灯鲜少维修,至今仍亮丽如新,以过硬的质量矗立湖畔。

冯坚强及其团队研发的灯具产品。/受访者供图

西樵人冯坚强1994在年汕头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抱着工业报国提升自我的想法,毅然迈入制造行业。

彼时,恰逢户外照明景观产业方兴未艾,冯坚强进入大明照明任副厂长。此时,南海正大刀阔斧力推城市建设。“城市的路灯必须彰显出城市特色,通过工艺技术融合南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冯坚强主张用室内设计的理念打造和谐一体化的城市户外景观。

冯坚强转行的第一张重要订单是为海八路设计制造一款路灯。冯坚强深知,海八路作为从广州芳村进入南海的必经之路,是南海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路灯必须充分彰显南海气势和形象。初入行的冯坚强和年轻的工作团队,从初步构思、工艺图、效果图、细化加工图到制成样板、会审、确定图纸,每个环节都紧盯不放松。

通过不断研发打磨,海八路不久便树立起十二米的路灯——双柱身蓝白两色,灯具形如网球拍的,展现南海打造“蓝海”的发展理念以及活力、简练的城市特质。新颖独特的路灯夹道迎客,颇具气势。

多年来,由冯坚强及其团队主导设计和生产的多款景观产品应用于魁奇路、汾江路、南七路、平四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照亮了城市通途,也照亮了南海与佛山的城市变迁脚步。

积极吸收第一手经验

有人惧怕未知,而人类社会的每次革新前行,就必须有人不断渴望未知、征服未知,负重前行。“要做好产品,就要知道产品是如何一步步做出来的。”对于户外照明制造行业的新鲜人冯坚强来说,积累第一手经验是快速入门的直接途径,当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是常事,忙起来甚至通宵达旦。

今日是冯坚强的结婚纪念日,而成家多年的冯坚强手上却不见婚戒。“进生产间,经常弄得满手都是机油,一天洗手十多次,所以只能摘下婚戒。”除了跟公司团队学习,他还积极向请来的大学教授、研发人员求教,逐步掌握了设计、编程、焊接等一系列与工业制造相关的知识。

2001年,根据美国swa 景观园林设计公司提供的球形灯原始设计,冯坚强带领团队进行了二次设计,并对千灯湖除主广场以外区域的大部分照明产品进行原始设计。

球形灯具在户外并靠近湖水,要保证防锈防腐,又要保证与整体景观融合的照明效果,更要展现出设计特色。冯坚强将球形灯饰拆解为4层进行分步打造,灯饰直径为1.7米,以不锈钢为材质,镂空小洞从下向上由密到疏。第一盏“南海明珠”球灯便花费了三个多月时间。时至今日,14颗“南海明珠”依旧闪耀千灯湖畔,因过硬的质量,17年来无需翻新和维修。

结合南海历史文化特色,千灯湖“烽火台”体现出南海秦汉时期的特色。团队先后克服了钢材接驳、钢材椎体打造、反光板强度等技术难点,力求以当时最顶尖的技术和材质打造千灯湖灯具。千灯湖户外景观照明,一直被视为南海企业潜心追求品质的缩影。

冯坚强常年保持着每有工程必到工地的习惯。他爬过40多米高的通信杆塔,为中国移动进行通信杆美化产品研发,也钻过20多米深的地底,进行地铁激光系统的现场检测。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摆放有两双鞋。一双干净体面,用于参加政府、行业、项目方各类会议,另一双沾土带泥,常常行走在荒芜或者凌乱的工地。

多年来,冯坚强曾主持3项市级科技立项并顺利通过验收,个人共获19项led灯和通信杆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授权。命运眷顾每一份努力。去年,冯坚强被评为南海首届大城工匠,入选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骨干,今年获评为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

主力建设本土科技孵化基地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广佛创客节之九江镇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创业、创意两个组别共20个项目同台角逐,两个组别前六名将获得进驻英儒启航科技孵化器的机会。此次赛事以赛促培,一方面为参赛者提供竞逐创新创意的平台,另一方面为参赛者提供了学习提高的平台。20个参赛项目在过去的三个月经历了初赛评审、培训打磨和复赛的历练。而主力协调组织赛事、组建专家指导和评审小组的幕后之人正是冯坚强,在这三个月时间,他基本每天睡不足7小时。

成长路上,冯坚强得到过不少前辈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如今,他也走上技术共享的道路。2016年,南海区有关部门希望由他尝试在南海西部片区组建科技孵化器和创业孵化基地。这一次,“对家乡有天然感情”的冯坚强挑起了大梁。

通过多年行业人脉积累以及举办赛事引进等方式,目前该基地引入各类科研项目18个,涵盖了环境设备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这些都是九江乃至南海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所亟须发展的产业。”如果说投身工业制造更多是冯坚强个人抉择,那么建立孵化基地则是他以往经历积累促成,他希望为南海发展贡献力量。在他看来,必须加强南海西部科研创新能力。

“南海西部相对区位、交通的优势不明显,要吸引项目进驻就要想办法。”冯坚强以自家企业盈利支撑孵化基地日常运作,为了提高吸引力,他常常为进驻项目无偿制造产品样板,与科研院校牵线搭桥,助力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从个人办好企业到助人创业创新,冯坚强践行着16年前的诺言。2002年,冯坚强作为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汕大,见到了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先生。他向李先生汇报的一句话成为他的人生信条:“一个人在社会的价值主要看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里面能够为身边人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近16年来,冯坚强正是这样践行着:“人在不同的阶段里面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源|佛山日报

来源:网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