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新友 何亚君)“机械化操作秸秆还田,既经济又省时,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值得大力推广。”昨(6)日,在石洞乡戴家林村,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收割油菜子,现场察看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他指出要加大寻求秸秆利用新技术,加强对中小农机企业的扶持,普及农田机械化操作,让农民在农业种植上实现“增收增产”。
一台收割机、一亩多地、二十余人。昨日,林书成与助农收割志愿者队伍,来到油菜地,热火朝天地帮助农户收割菜子。有的抱来菜子秆放进收割机,有的负责包装油菜子,不到半个小时,通过收割机的加工,油菜子已装袋堆放,秸秆也通过机械粉碎还田。当看到田间堆放着已经发酵制成的有机肥后,林书成欣慰地表示,要充分利用和宣传好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并积极寻求新技术,多方面、多途径促进秸秆还田,从源头上控制秸秆焚烧。
“大姐,现在种植油菜经济收入怎么样?家里劳动力够不够?”在戴家林村3社村民叶银芬的地里,林书成一边干活,一边详细询问农户的种植情况。“现在使用了机械收割,不仅节约了时间,每亩地的收割成本还要节省一百多元,划得来。”叶银芬高兴地说,村上不仅派人指导秸秆还田技术,还帮助农民收割,真正是为老百姓服好务,做实事。
旋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各种农作物机器开足马力,抢收油菜子。林书成了解到,运用机播机种机收技术,不仅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还能增产增收。林书成说,要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加强对中小农机企业的扶持,整合土地资源,普及机械化操作,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加大农业产出,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市政府秘书长董晓彬,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助农收割活动。
(来自:绵阳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