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寻找可以投资的海外光伏项目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下一步发展最为明显的趋势。在日前举行的拜耳能源海外光伏电站投资说明会上,德国拜耳能源集团董事长王学军透露:&ldquo公司与一家a股上市的光伏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已经操作完成,很快就会有公告。央企方面,目前有两家以上的央企在谈罗马尼亚的投资合作。&rdquo
但对国内电站项目,外国投资人却不敢贸然进入。&ldquo国内市场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有政策的补贴扶持,也很难拯救市场,我曾经向多家欧洲的投资人介绍中国的项目,但是对方都很干脆地拒绝了,原因是风险太大了。&rdquo王学军表示。
尽管近期政府拯救光伏产业的意图逐渐明朗,决心也非常坚定,意欲通过容量、补贴和服务三个方面刺激新一轮的光伏投资热情,消化光伏产业中上游的产能,并使停止运转的上游获得更多的国内订单,但这一切,仍让王学军们对国内市场心存疑虑:&ldquo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国内的市场虽然启动了很多政策,包括国家政策补贴和电网企业的并网许诺,但我个人认为,光伏产业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掉。&rdquo
王学军说,&ldquo目前,国内市场仍存在三个问题。最主要的是电网的并网电量问题,我们投资电站的电量能不能保证100%全额收购,这不能由电网企业决定,而应该由政府部门强制执行。在德国投资光伏电站,电网也有可能只收购80%,但是,国家规定不能收购的20%的部分电网仍须付款,可在中国这一点就无法保证,作为新兴能源的投资者,这行大多是民企投资,难以承担过多的负担和压力。&rdquo
&ldquo第二个问题是在国内投资光伏电站成本过高,目前国内对新能源的贷款利率超过7%,我们暂时还接受不了这么高的利率,所以对于投资者,更愿意去寻找资金成本比较低的一些国家或区域投资。&rdquo王学军表示,&ldquo如果降到4%或者5%左右,我觉得就可以回来投资新能源了。&rdquo
此外,王学军还提到政策的保障无期限这一企业关注问题。王学军表示:&ldquo以去年8月份施行的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例,这个价格可以随时调整,从每度1元钱改为0.9元,但是,作为政策,必须要保证在1元钱政策区间进入投资的企业15年或20年的投资回报期保持这个电价不变,保证投资人能回收成本,这是底线,只要这三点变化了,我立马回来投资。&rdquo&ldquo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提出拯救企业的措施,不要去试图挽救个别企业,这个是无底洞,救不过来。救市的关键是打破现有的电网垄断,这样才能激活市场,补贴没有必要。&rdquo王学军还建议,&ldquo现在产业链前端出现了过剩,导致利润压缩,但是整个产业只要终端的上网电价不变,整个投资的利润就是固定的,所以不管前端是否利润降低,涉猎中后端的投资可弥补下降的部分,所以对上游比较困难的企业来讲,如果资金还充裕,可以考虑投资全产业链以抵冲风险。&rdquo
来源:互联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