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开源为半导体创新带来新思路
2024-05-13 19:19    4779 来源:科技新知

关于cpu操作系统“缺芯少魂”的话题,媒体已经反思了近20年。

可其实早在20年前,半导体行业就已经在世界上被定义为跟钢铁石油一样的“夕阳产业”,靠着intel前ceo贝瑞特创造的tick-tock芯片升级战略——俗称的挤牙膏,才勉强支撑下来。

近20年来,欧美日韩台已经因为市场环境太差倒下了大批半导体企业。直到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才迎来了短暂的不到十年的第二春,可智能手机也不行了。

其实消费电子如此普及的今天,芯片技术已经不再是高精尖行业,以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就算刨除台湾地区的积累,也处于国际一线水平。即便放任自流的发展下去,也会继续繁荣下去。国内真正落后的技术,是生物科技产业,这是一个至今未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但我们却因为各种问题,陷入在转基因迷信里无法自拔。

滚滚而来的5g市场正在推动开源芯片快速发展,进入7nm制程的晶圆制造代工技术,已经触碰到了半导体技术的天花板,技术发展失去了上升的潜力,整个半导体市场的门槛将会越来越低。

今天的半导体行业,犹如19世纪初期的纺织行业一样,已经从世界各国必争的高科技下落凡尘,成为普通的夕阳制造产业。

技术停滞核心开源,半导体现状复杂

半导体行业目前正在复制软件行业开源模式的奇观,进入到开源定制芯片时代。自从openrisc开源芯片框架发布以来,sparc、powerpc、alpha等纷纷投入开源领域。随着开源芯片框架risc-v的成熟,连arm都开始试着开放了cortex-m0/m3内核,国内争议颇多的龙芯也将旗下的gs132和gs232两款cpu内核开源。

因为半导体开源时代的到来,整个市场面临洗牌重组,所以才出现了博通吞高通、google特斯拉amazon自己研发芯片、国内掀起自主研发热潮这些景象。但对于现在的芯片市场来说,所谓的“自主研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开源芯片平台。

现在,随便一个用户都可以到这些开源芯片的网站上,下载完整成熟的芯片设计ip。再加上世界范围内成熟的晶圆代工体系、摩尔定律失效、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触顶,背后半导体技术的进入门槛已经越来越低,甚至任何团队都可以轻松接触到顶尖技术。半导体不再是一个具有独占性、高深产业壁垒的行业。接下来所有公司将会进入同一起跑线。

从1980年联电创造晶圆代工行业以来,到今天世界上已经有台积电、三星半导体、格罗方德、中芯国际等多家技术一流的芯片制造企业,就连曾经的独孤求败intel都在试探加入开放的晶圆代工市场行列。

目前芯片制造技术最高已经达到了7nm制程,可是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芯片制程的提高并未大幅提高芯片的能效表现。市场对更高级的制程技术持以消极态度,未来三年内,主流的晶圆代工企业,提供的技术差异性将难以感知。

更要注意的是:未来越来越多的晶圆代工企业将会达到同一的最高技术水准,晶元工厂将会像纺织厂一样,没有任何门槛的根据需求在世界各地落地。而其实19世纪,纺织机械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高精尖技术。

开源芯片正在重走开源软件道路

而在技术走到尽头的同时,半导体芯片产品的应用也走到了定制化时代。特别是比智能手机市场更大的物联网市场,正在通过5g走入现实。半导体制造全面开放、芯片设计完全开源正在成为现实。

这正如过去30年里,开源软件所走过的历程。

1990年代,在微软苹果甲骨文sun都还对开源软件不屑一顾之时,处于危机中的ibm,在ceo郭士纳的调研下发现市场因为定制化需求产生依赖开源软件的现象,于是立马决策拥抱开源软件,1993年转型企业服务咨询,帮ibm又续上了30年的命,实现了大象跳舞的奇迹——大公司快速转型。而google更是靠着开源社区,迅速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现在连苹果微软都开始主动拥抱开源。

半导体行业也正在复制这一路径。

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早在2000年左右市场就有了开源的预判,那时功能手机、家电、工业机床等各种工具正在快速电子化,市场需要海量可定制的asic、fpga、mcu芯片。

2000年,市场已经出现了opencores这样的开源芯片架构组织,长期更新提供开源的可定制的asic、fpga芯片设计ip,随后推出了openrisc开源架构,但openrisc遇到了版权纠纷,一直未能在mcu通用cpu市场发展起来。

sun曾经在2005年宣布基于自家的sparc架构,推出开源版的opensparc,但2009年甲骨文收购sun,导致这一项目处于不确定中。

同时电子产品价格过高,pc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相关定制芯片市场空间还不够大也不够稳定。所以更有后续服务保障的arm架构芯片占领了mcu市场,权益归属不明的明星架构mips性能越来越跟不上时代,近年来逐渐没落。

但现在已经大不同了!

5g引爆电子产品定制化,开源芯片生态正在爆发前夜

在mp3、mp4、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的洗礼下,市场养成了mcu、asic、npu等芯片的稳定需求,已经不是cpu独尊的时代。

在即将到来的5g物联网时代,不同的智能边缘终端产品对芯片的功能需求完全不同,芯片定制化已经成了趋势。而arm、ceva等芯片ip提供商们的价格高,且合作申请周期过长,更重要的是不能随意定制芯片内核,对接下来的芯片定制时代不友好。

开源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各家的开源芯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有一家是市场最优选择!这就是risc-v。

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了学术研究方便,发起了一个全新的开源芯片架构——risc-v。经过5代更迭之后,终于走向了成熟商用。目前risc-v已经得到了ibm、nxp、西部数据、英伟达、高通、三星、google、阿里、华为等100多家科技公司的支持。

英伟达、美光、三星、西部数据、ceva等众多主流芯片厂商正在将自家芯片内老旧的mips、成本不菲的arm内核替代成risc-v架构内核。

为了应对risc-v内核mcu在可定制性上的优势,arm已经开放了cortex-m0/m3内核,并免预付授权费。免预付授权费预示着未来芯片设计厂商可选择付费,或者用修改定制过的芯片内核抵消授权费,比risc-v灵活性还高。

目前,risc-v靠着更新的架构设计、自由的内核定制生态,在mcu领域已经形成了难以阻挡的势力。

为了在半导体领域弯道超车,印度更是将risc-v定义为国家标准指令集。

比照软件开源的历史,半导体行业的全面开放开源,将迎来芯片设计行业的大爆发,未来或许将诞生上万上百万家新型芯片设计公司。这是一个市场趋势。

google、特斯拉、amazon、阿里、百度、华为等等企业不仅抢入芯片设计行业,还正在从ai芯片内核研发入手,为未来的半导体开源时代编制自家的平台。

也是因为有了risc-v等一批芯片架构的开源,才出现了大批“自主研发”的半导体企业,赶上了半导体战略规划的班车。

但对于当下的半导体市场来说,除了顶尖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参与国际开源半导体市场的规则制定,抢先一步打造一个优质的开源平台。

来源:科技新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