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散装货船行驶在长江镇江段。从外观上看,这艘900吨货船并无特别。但与其他船舶不同的是,为这艘货船提供动力的是柴油&mdashlng双燃料发动机。
柴油&mdashlng双燃料发动机只是中国石油坚持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国产化道路的一个缩影。2009年&ldquo中国石油装备&rdquo品牌正式对外发布以来,中国石油自主设计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不断开拓。目前,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已建立起覆盖国内主要油气区的营销网络,并在全球49个国家设立了63个机构,产品销往7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完善国际营销网络战略布局,在49个国家建立63个机构,国际营销网络的比较优势已转化为市场开发竞争优势。(张一明 制图)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务涉及钻井、采油、钢管、动力、炼化、物探、测井、海洋八大类180多个品种,覆盖油气上中下游业务。为了让国产项目跳动&ldquo中国心&rdquo, 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围绕提高产品性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资金投入、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科技研发工作进行持续投入。去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总评获得授权专利300项。
2012年,装备制造分公司统筹计划共下达11个项目45个课题,新开课题11个,计划统筹经费1.1亿元。装备制造分公司推进建设了我国管材行业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mdash&mdash宝鸡钢管&ldquo国家油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dquo,成功申请了宝石机械&ldquo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dquo、济柴动力总厂&ldquo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rdquo。
x80钢级直径1422毫米螺旋埋弧焊管、300英尺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3000米半潜式勘探船钻井包&hellip&hellip这些新产品在油气运输、钻井、水运、采油、炼化等领域发挥作用,为我国能源、运输行业提供有力支持。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1.2万米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为我国埋藏最深的大型海相气田&mdash&mdash元坝气田第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ldquo863&rdquo计划和中国石油集团重大专项项目,这种钻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首个独立研制并拥有这个级别交流变频陆用钻机的国家。
2011年,装备制造板块合同签约额、出口签约额、营业收入创新高,分别同比增长23.98%、30%、30.62%。在中缅油气管道、迪拜1+1海洋钻井平台等多个国内外关键项目中,处处可见&ldquo中国石油装备&rdquo的身影。
来源:互联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