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钢铁行业:困境突围 不能再靠“拼刺刀”
2024-05-13 18:33    800 

今年以来,受经济减速、基建收缩、地产调控持续从紧和汽车家电行业低迷的影响,钢材市场出现崩溃性量价齐跌,一些大企业亏损动辄数十亿。记者日前就当下钢铁业的困境、成因和出路,专访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

&ldquo钢铁行业正在进入冰河期。&rdquo这位炼钢快40年的中国民营钢铁业&ldquo教父&rdquo说,20年前卖一吨钢材的利润是2000元,10年前是1000多,而现在,一般企业卖吨钢连一公斤猪肉的利润都没有,能保本就属不易。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矛盾,到了集中爆发的临界点。中国钢铁1999年钢产量1亿吨,2004年达到2.2亿吨,现在接近9亿吨。从上世纪90年代起,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开始显现,但因钢铁业投资强度大,经济周期向上时对地方经济规模的&ldquo加分权重大&rdquo,所以每一轮调控都是左右手互搏的过程。10多年调控下来,集中度反而倒退,产能也放大了数倍,有一半是这几年间通过高密度投资形成的。

&ldquo这几年资本形成快,社会上钱多、想赚快钱的人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一哄而上之后只有靠价格来"拼刺刀",还都以为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很短暂。&rdquo沈文荣经历过多轮经济周期的考验,对此有深切体会。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但中低端和初钢比重较大,高能货币集聚,密集的投资很快形成产能过剩,可只要有一点利润,还得开足马力生产。这导致了市场低迷时,初级产品的产能继续向上攀升,而价格向下滑翔的痛苦。

沈文荣感叹,面对困难,我们的企业没能像日韩企业那样,抱团取暖形成紧密一致的对外机制。无论是上游的铁矿石谈判,还是终端的钢材价格,大家心都不齐。市场困难的时候,人家是几大巨头坐下来,协商通过限产来稳定价格;我们是各自为战,关起门来&ldquo拼刺刀&rdquo,被人家各个击破。

这一轮钢铁行业调整付出的代价十分高昂,沈文荣说。钢铁也好、光伏也罢,关键是政府、企业都要厘清市场的边界,政府的职责是创造并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好&ldquo裁判员&rdquo。这些年来,大发展的时候过度放纵、调控的时候过度紧缩,导致全行业不停地&ldquo打摆子&rdquo。&ldquo政府经常讨论干什么,现在到了讨论政府不该做什么的时候了,特别是对这种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rdquo沈文荣说。

来源:互联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