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机械创造生活:农业机械化给“后藏粮仓”带来不一样的秋天
2024-05-13 17:45    7691 

日喀则是西藏主要的粮食产区,素有&ldquo后藏粮仓&rdquo的美誉。这个秋天和过往的13年一样,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9月初,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的1918亩农田里,亩产达到400斤以上的新品种&ldquo青稞2000&rdquo大面积成熟,蓝天和群山映衬下的金色青稞穗,就如高原上的阳光一样耀眼。

这个秋天,又和往年有些不一样。收获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成熟谷物的芳香,再仔细辨认一下,其中还混杂着一种陌生的气味&mdash&mdash柴油。白朗县是西藏第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今年秋天当地农民第一次运用大型农机收割青稞。

往年秋收,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收割大约一亩地,收割下的青稞还要在地里充分晾晒,再进行脱粒。而现在,农机作业公司的驾驶员们穿着靛蓝色的统一制服,开着深绿色的联合收割机,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从收割到脱粒的全套工序。

脱好粒的青稞像一阵阵&ldquo黄金雨&rdquo,从联合收割机中洒下,装满一辆辆拖拉机的车斗,金嘎村人抬头看着,神情迷醉。

&ldquo以前每年秋收,全村人都要下地干活。&rdquo金嘎村村主任普琼告诉记者,而这个秋天,在地里弯腰劳作的人少了,带着孩子围着收割机看热闹、坐在收割过后的地里喝甜茶的人多了,&ldquo不像过去那么辛苦了,现在收粮食很方便,大家都很高兴&rdquo。

更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解放了生产力,不仅让农民有了更多闲暇,也让他们腾出手来赚取更多的收入。普琼说:&ldquo以前我们要养耕牛、养骡子,现在有了农机,可以把更多的饲料用来养牦牛、养奶牛,可以做更多的牛奶、奶渣和酥油拿到市场上去卖。&rdquo

白朗县县委书记李季孝介绍,大棚蔬菜是白朗县的特色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以往每到秋收时节,各乡镇都会出现青稞生产和蔬菜生产争劳力的情况。他说:&ldquo现在用机械化收割,秋收时间能从往年的两个半月缩短到一个月,解放出来的劳力加入蔬菜生产,元旦前我们就能收获销路最好的越冬菜,一个三分地的大棚就能让农民增收1000元以上。&rdquo

收入提上去了,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成本有多高?会不会造成新的负担?白朗县常务副县长郭象峥告诉记者,该县并没有简单地把农机具分发到户,而是采用&ldquo公司+合作社+农户&rdquo的运作模式,由农机作业公司负责农机具的组织、维修、作业和农民技术培训。农民需要使用农机具时,通过合作社与公司沟通、下订单、缴费。这样一来,既不给农民增加购买和保养农机具的经济负担,又避免了农机具使用不足、维修不便的问题。

&ldquo整个项目由企业和政府按照2:8的比例注入资本金,其中农用机械的投资为1034万元,包括山东省援助的价值400万元的农机具。这些农机具都是我们根据西藏的气候、土壤条件,专门请山东的厂家定做的。&rdquo郭象峥说。

根据日喀则地区农牧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该地区已拥有动力机械6。19万台、耕地机械1。26万台、播种机械8346台、收割机械8148台、脱粒机械6708台、种子加工机械182台,全地区共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2亿元。在高原农耕历史悠久的&ldquo后藏粮仓&rdquo,农业机械耕种收割综合作业率已达58%。

来源:金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