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转型升级看珠三角:百姓得实惠
2024-05-13 17:04    7316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抓手。站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坚持&ldquo科学发展、先行先试&rdquo,率先探路。

广州&ldquo走出去&rdquo实地调研、&ldquo请进来&rdquo问策智囊,探寻新型城市化的新方向;&ldquo新加坡规划之父&rdquo刘太格等顶尖规划大师齐聚珠海,为宜居环境建设贡献智慧;3年内以项目带动撬动约1115亿元投资,佛山城市升级三年计划开始发力&hellip&hellip九城起舞的背后,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渐行渐近。

城市之变从工业化推动到追求城市内涵提升

在佛山高明区,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馨没想到,引进人才会成为企业成长的&ldquo烦恼&rdquo。

&ldquo我们很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每年在产学研合作的高等院校里招聘应届生,但这些学生实地看过后都不愿留下来,因为周边环境不适合工作、生活,我们与北京石油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也留不下来。&rdquo梁馨说。

地球50%以上的人定居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住房紧张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珠三角城市群也正在遭遇这一&ldquo成长的烦恼&rdquo。

多重挑战下,珠三角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考题摆在珠三角各市党政主官面前。

应该摒弃传统思维,必须加速城市升级。珠三角开始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谋划城乡规划建设。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率先谋变,探路新型城市化。

从今年2月底到6月,广州陆续向北京、天津、上海、罗马、雅典、纽约等国内外十余城市派出考察调研队伍,围绕&ldquo新型城市化&rdquo发展的内涵、目标、路径等16个专题展开实地调研。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等34位全国和省区市权威专家被聘为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为广州如何迈步新型城市化发展出谋划策。

一场珠海建市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ldquo环境宜居建设高端专家论证会&rdquo在6月召开,请来&ldquo新加坡规划之父&rdquo刘太格、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普雷斯顿·斯考特·科恩等重量级专家把脉珠海。

多方合力探路破题,城市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在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计划的佛山,曾经创造改革传奇的一批专业镇,正在走进总部大楼的新时代。建筑高度约180米的和华环球贸易广场两月前在南海大沥镇奠基;而在中国建陶第一镇禅城区南庄镇,230多米高的摩天大楼拟于7月破土动工;与南庄接壤的乐从镇,高达236米的家居总部大厦已于去年动工建设。

周末,南海的千灯湖畔一派休闲景象,市民在湖畔骑车、漫步、嬉戏。在千灯湖旁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海八路金融隧道置身于广佛交通要道,美观的陶瓷薄板墙、节能的led灯,迎着通行广佛数以万计的车流。谁能想象,这片被誉为南海城市地标的区域,数年前仍是一片矮旧的厂房。

在东莞,城市升级的故事有着类似的情节:在东莞新城市中心南城街道,5万多平方米旧厂房就地转型升级建成了东莞艺展中心,成为东莞规模最大、进驻名家最多的艺术品、收藏品专业市场。艺展中心负责人赵永臣说,最初只想建成工艺品中心,没想到吸引了一些工厂的研发设计团队入驻,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迈出了第一步。

从杂乱的&ldquo握手楼&rdquo、老旧的厂房到精神抖擞的城市cbd、总部经济群落的转换,珠三角开始从工业化推动到追求城市内涵提升的转变,开始从世界工厂向新型城市的转变。

从一个个特大型城市的梳理融合,到一大批专业镇的城市化胎动,珠三角的各个经济地理单元,在城市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正引爆一场涉及产业、经济、建筑空间等各个形态的系统性革命。

理念之变以幸福作为城市发展根本价值取向

站在广州的&ldquo小蛮腰&rdquo上向南眺望,新中轴线南段有一大片绿得像翡翠一般的&ldquo湿地绿洲&rdquo。那就是广州的&ldquo南肺&rdquo万亩果园。

由整体征地告别&ldquo保胃&rdquo、&ldquo保肺&rdquo的纠结,这片湿地上将崛起海珠生态城。广州把新型城市化的样板区选在这里,而不是经济实力更强的天河、广州科学城,也反映出城市转型升级理念的更新换代。&ldquo新型城市化就是让城里人早上被鸟叫醒,让市民既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便利,又体验乡村亲近自然的生活。&rdquo海珠区相关负责人如此描绘。

在珠三角城市转型升级&ldquo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dquo的大幕下,在又一轮有如脱胎换骨般的城市巨变背后,城市发展理念的变革风雷隐动。

这是从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向更加重视低碳生态的转变&mdash&mdash

承载着幸福指数与生活理想长达3000多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宛如绿带串起了9个城市的200多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海岸河堤、文化古迹。

72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产业园区看不到冒烟的厂房,却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处处鸟语花香,绿树葱茏。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扭转了人们对珠三角世界工厂&ldquo遍地厂房烟囱、城不像城村不像村&rdquo的旧印象。

这是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向更加重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转变&mdash&mdash

广州、深圳、佛山都向着智慧城市的方向探路而行。下班前先开启家中的空调,回到家中电视机自动打开主人喜爱的节目,智慧的厨房电器已经在准备美味的晚餐,甚至找工作、找家政、找装修只需要连接智慧社区系统,就能够轻松解决&hellip&hellip这些看似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是智慧城市的组成内容,未来也将逐步实现。广州市科信局负责人说,&ldquo智慧城市&rdquo的建设本质上是&ldquo城市化&rdquo和&ldquo信息化&rdquo的融合。

这是从&ldquo本外二元&rdquo、&ldquo千城一面&rdquo向更加重视共建共享和文化传承的转变&mdash&mdash

走在宁静的广州恩宁路上,骑楼遮头,烈日当空也不觉晒,恩宁路改造221栋骑楼及历史建筑在历时5年的波折后终于得以保留。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则在改造后重现青砖灰瓦的岭南建筑风格,在闹市中犹显另一番韵味。

这是从城市建设重物轻人向更加重视民生导向和人的素质提高的转变&mdash&mdash

珠海首开先河,借鉴世界级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正在研究制定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体系和指标体系。城市发展的内生高度不断提升、向上,幸福生活的轮廓从纸上蓝图变为每个人的真实体验。

一系列转变的背后,珠三角正在选择这样的未来:以人民的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走出一条符合广东实际的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明日之城一体化加速撬动大都会梦想

走进前海,泥头车往来穿梭,各种大型机器设备快速运转,这里正在酝酿一场沧海桑田的巨变。

&ldquo前海最艰难、最重要的3年即将过去了。&rdquo站在贯穿前海合作区两条即将铺设的道路试验段旁,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感慨。

国家批复并支持深圳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为前海量身定制的政策框架体系逐渐成形。

在郑宏杰眼里,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方略敲定:坚持生态、活力、健康、可持续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将前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中心。

珠海横琴也在繁忙而有序中构筑着城市的未来之梦。环岛路、隧道、海堤、商业住宅区、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等基础设施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沿着南沙港快速一路飞驰,南沙湿地公园烟波浩渺,远处林立的红色塔吊清晰可见。&ldquo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正在国家层面开展第二轮征求意见,有望近期获得国务院批复。&rdquo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浩钿发布的信息让人们再次聚焦此处。广州雄心勃勃,要将南沙打造成为中国新型城市化的典范。

珠三角三大新区的加速运行,来自珠三角一体化的引擎推动。

在三大新区的身后,&ldquo广佛肇&rdquo、&ldquo深莞惠&rdquo、&ldquo珠中江&rdquo三大经济圈破题实践,珠三角一体化加速融合:&ldquo广佛肇&rdquo一马当先,三市通信资费一体化有望在年内完成,还将在肇庆怀集设立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经济合作区;到今年底,珠三角地区要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日前获批的《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更是吹响了珠三角金融一体化的号角&hellip&hellip

&ldquo翠亨新区&rdquo承载着中山打造理想城市的梦想,这里将突出文化引领,建设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的探索区。

粤港澳经济区的打造以及珠江口滨海湾区一体化的提速,东莞虎门提出在城市建设上将由&ldquo市域支点&rdquo实现向&ldquo区域节点&rdquo的跨越。

站在这三大新区打量珠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升级正在跳出珠三角。

从地图上望去,南沙、前海、横琴三大新区形成三角互拱之势,而它们背后,分别连接着澳门、香港和广东。

以此为支点,在珠三角一体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粤港澳共同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当其时。

历时3年、由粤港澳三地共同组织编制的《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在6月25日正式出台,确定要将大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宜居城市群区域。

在世界城市群的竞技场上,珠三角正在向建成世界级大都会的目标疾驰。(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贾抒张玮 段思午 赵进 胡明)

转自》》腾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