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电子科技:ipv6带来巨大机遇
2024-05-13 17:00    3972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于6月6日正式上线,全球各大网站和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将进行为期24小时的ipv6测试。升级之前,全世界人均能够分配到的ip地址不到一个,升级之后这一数字飙升到了10亿。

你或许听说过互联网ip地址将会用尽的消息。如果这一切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数以百万计的潜在互联网用户将被剥夺走上网的权利。

虽然骇然听闻,但大可不必为此惊慌。绝大多数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正在对网络进行升级,以支持向的ipv6的转换。内容提供商随后也将会加入其中。

在2012年6月6日举办的ipv6上线日活动中,全球绝大多数的流行网站均开始支持ipv6,让内容可以永久性的接入。虽然ipv6上线日活动当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绝大多数的终端用户都已能够通过ipv6接入内容,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如果说全球数十亿网络用户并未受到大的影响,我们为何要关注ipv4向ipv6的升级?因为这一升级是互联网出现以来,ip网络最大规模的一次升级。人们此前主要使用的ipv4采用32位地址,支持40亿个ip地址;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可用的单一地址数量为:3.4e+38(34乘以10的38次方)。&ldquo新&rdquo互联网的出现,还将会给企业、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带来巨大的机遇。

当前的形势与为何需要升级

ipv4是网际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英文简称。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受互联网快速成长以及用户不断采用新设备的影响,当前ipv4大约93%的地址均已用尽。

目前,尚未分配的3亿个ipv4 ip地址将会很快用尽。市场分析师预计,网络接入设备在未来三年将增长两倍,从如今的大约50亿部增至2015年的150亿部。网络接入设备数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受智能手机、电视、便携式游戏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智能设备,如家庭监控系统、家电、甚至汽车需求增长的推动。

解决ipv4 ip地址用尽的惟一办法,便是升级至ipv6,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多的ip地址。全球域名服务器提供商nominum此前对67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调查统计显示,97%的公司已经部署或计划部署ipv6;23%的公司已经部署了ipv6;35%的公司计划在今年不属ipv6;39%的公司计划在2013年或随后部署ipv6。毫无疑问,为扩展业务而增加ip地址数量,是这些公司做出这一调整的首要原因。

ipv6的商业论证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称,ipv6对企业没有任何商业论证。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谷歌(微博)和其它一些高瞻远瞩的内容提供商正在积极推进ipv6,为什么?它们发现了其它公司还没有发现的什么价值?

需要考虑以下若干商业论证:

增加用户的忠实度--ipv6让facebook或谷歌地图等内容更快,能够支持新应用,如点对点游戏。

网络效率更高--ipv6支持更大的数据包,这让用户下载视频和接入云应用的速度更快。

削减支出--使用ipv6,能够让企业削减一部分不必要的支出。

增加营收--ipv6地址能够包含比ipv4地址更多的信息,包括设备制造商和mac地址(为每一部上网设备的唯一识别码)。这能够让网络服务提供商更为轻松的提供基于网络的订阅应用选项,如让双亲选择子女可在上网设备中浏览什么内容。它也能够让内容提供商和它们的广告主更精确的基于用户ip地址,提供搜索结果、内容和广告。事实上,这也是受广告业务推动的内容提供商采用ipv6的最大动机。

现在该做什么?

当前,所有的网络运营商都应当仔细思考如何让ipv6适应自己未来的计划。除对ip地址的需求之外,企业应当考虑其它的一些问题。在积极部署ipv6的同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继续测试和小心监控ipv4 ip地址耗尽的情况。

大企业应当:

检查是否所有购买的新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都兼容ipv6。

评估ipv6能够对公司的云业务带来哪些帮助。

考虑在网站上加入ipv6导航。

考虑让用户升级至windows 7或os x lion等最新的操作系统,以更好的支持ipv6。

小企业则应当向他们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咨询有关提供ipv6服务的信息。一旦ipv6不属完成,我们将会看到一切此前从未敢想象的新应用程序,互联网用户的体验也将比以往更好。创新公司将通过这一转换寻找到提升企业效能的新途径,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变得更加敏捷。

转自》》中国制造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