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新新产业:围堵中国 美日韩加紧布局led照明产业
2024-05-13 16:37    6366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速,美国、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积极实施半导体照明发展计划,加紧led照明产业布局。

日本:提前&ldquo退役&rdquo白炽灯泡时间

6月12日,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发表联名声明称,为应对今夏电力不足的局面,各电器商必须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白炽灯泡,转而大力推广led灯泡。

根据日本政府2008年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2012年之前白炽灯泡必须退出市场。但由于今夏电力供应或将出现15%的缺口,日本政府决定提前白炽灯泡的&ldquo退役&rdquo时间。

在今年广州举办的&ldquo2012亚洲led高峰论坛&rdquo上,日本照明器具工业会专务理事泥正典称,2011年3月福岛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为缓解此现象,日本政府开始推行&ldquo生态点数&rdquo计划,以及建立和执行绿色采购法,电器用品安全法等,力促led照明消费量年增长200%以上。

韩国:制定培育强化led产业政策 成为行业新贵翘楚

韩国作为同处亚洲市场的国家,虽然布局起步比较晚,但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当中的新贵翘楚。

近年来,韩国政府积极推广节能照明,制定出一系列培育强化led产业的相关政策,如&ldquo15/30普及计划&rdquo、&ldquo绿色成长国家战略&rdquo以及&ldquo绿色led照明普及发展方案&rdquo等,并提出规划,2012年将led照明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8.3%提高至15%。

2012年2月份,通过对绿色成长政策进行情况的检验,对公共部分led照明普及预算从2011年的82亿元大幅提高至2012年的319亿元。

2011年6月8日,韩国政府推出了新的节能目标:到2020年将实现公共事业机构100%led照明,将全国led照明普及率提升至60%。

韩国以城市为中心逐步扩大led照明器具的使用。截至2010年4月,韩国首尔的公共机构整体约93万个照明器具中,其中17%已经更换为led照器具,并计划2020年前将首尔公共机构所有照明器具都更换为led。

韩国政府已计划2012年前在芯片开发领域投资1万亿以上韩元,还预定向led照明产业的新领域等增加研究开发投资,以确保韩国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美国:ssl计划占领产业领导地位

欧洲地区的led产业发展则相对成熟,因此并无类似中国的大规模补贴政策。2009年欧盟通过法规,规定在2009年至2012年逐步从市场上淘汰白炽灯。ledinside的&ldquo2011年-2015年欧洲led照明市场报告书&rdquo指出,2011年欧洲照明市场已经持续稳定地成长到189亿美元,比2010年成长10%,其中,2011年欧洲led照明市场已经突破20.8亿美元。未来几年受到白炽灯泡全面禁止的政策影响,预估市场将呈现大幅度成长的状况。ledinside预测,欧洲led照明市场至2015年将会达到100亿美元的规模,2011-2015年间的年复合成长率预计约为38%。

美国是led技术和产业的领军者,其高端技术、专利垄断和标准体系等让行业竞争者望其项背。美国的产业领导者地位,主要归功于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大力推行以固态照明技术研究计划(ssl)为核心的一系列led产业政策措施。

2012年4月底,美国能源部发布了新一期&ldquo固态照明计划&rdquo(简称ssl计划)。该计划以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商业化支持、专利标准体系等方面为重点,提出了促进美国led产业发展的目标、路线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在&ldquossl计划&rdquo的推动下,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美国led固态照明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3.7%。届时每年将节省297万亿千瓦时(折合现价300亿美元)的照明用电,约合45.8%的照明电力以及2.1亿吨的碳排放。

另外,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推动绿能政策,主张投入1500亿美元展开为期10年的绿色建设计划,发展零耗能建筑(zeroenergybuilding)为美国政府能源政策目标之一。根据美国能源部发展计划,预期于2012年时冷白光led元件发光效率达176lm/w,于2015年时提高到224lm/w,至2020年时达258lm/w,为2010年产品实际发光效率的2倍以上。

转自》》阿里巴巴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