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安徽省利辛县农艺师高凌云倾注20多年心血和智慧发明的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专利申请,并下发了专利申请受理书。据了解,该项发明技术可大大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比传统老式闸门节水40倍,甚至百倍。
毕业于安徽省水利学校、今年64岁的高凌云一生与水利打交道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初,该县掀起了农田水利兴修高潮,仅1982年全县就要完成24个重点片的治理任务,需灌溉闸门配套配件几十万片。由于人工每人每天仅生产50片左右,无法满足需要。当时的高凌云便利用业余时间夜以继日、起早贪黑研究改造节水闸门,同时还研制出了分水闸门生产机械。通过大田和自家9亩稻田多次试验、对比,他研制发明的瓶塞式闸门(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的前身)节水效果十分明显。时任望疃区委书记的曹汉文了解情况后,鼓励他申请国家专利,但当时的高凌云认为自己只是最基层的一名水利员,哪有那么高的水平。在这之后的20多年里,高凌云虽然没有去申请专利,却仍继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着自己的发明。
2001年,在望疃水利站长位上退休的高凌云在淮南大灌区考察时发现,当地的灌渠都是老式闸门,不仅水浪费严重,而且时常被盗。据灌区工程师兼负责人王家富介绍,灌区不到10万亩,季灌溉水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每亩用水量达500立方米,由于灌渠闸门渗水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30%,而欧美发达国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却高达60%到70%。巨大的反差、有限水资源的浪费深深刺痛着高凌云,使他萌发了在有生之年,克服再多的困难也要让自己的这一发明开花、结果的念头。
之后,高凌云把改进完善后的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主动介绍给淮南灌区。王家富在多次对比试验后大加赞赏。目前,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技术已无偿提供给淮南等水田灌区使用。
为进一步论证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在全国推广的可行性,高凌云先后自费3万多元到江苏、山东、福建、重庆、四川、河南、湖北、广东、贵州、陕西等10多个省、市,行程4万多里,了解这些地方的节水灌溉情况。在广东考察海门镇山区水库时,又累又渴又饿,又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他突然感觉心慌、喘不过气来,在开水喝光的情况下,只能饮用水库里剩余不多的污染水喝下随身携带的药丸,4个多小时醒来后,他折了根树枝作拐杖摸黑下山,和一位好心的民工凑合着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忘记了头天发生的一切……就这样,他日夜兼程考察,前后历时400多天。通过考察发现,枯水季节广东部分水库有水,部分无水,江西山区的几个水库大部分无水,原因就是库底放水阀门渗水严重。而华中的一个平原灌区,毛渠小闸门丢失严重,支渠闸门丝杆部分被盗,造成部分渠水无法控制,只能放任自流,水资源严重浪费。而自己发明的用于田间毛渠、小支渠的双鼻、单鼻手提式门阀闸门,适用于支渠、小干渠的轴翻板钢丝辘辘闸门和适用于干渠的丝杆起闭闸门,三种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在关闭时能封闭严实,完全克服老式闸门的先天不足。
“目前,全国现有灌区年用水量达3000亿立方米,而有效利用仅有900至1200亿立方米,1800至2100亿立方米的水却被白白浪费掉,如推广使用卧式节水防盗渠系闸门每年就可减少1000亿立方米灌溉水的浪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社会效益显著,这对我们这个贫水国家来说意义更大!”这位头发发花白、一生从事水利事业、情系农业节水灌溉的高凌云充满信心而又自豪地说。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