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细菌毛发制成优良的电线
2024-05-13 11:22    8692 来源:网络

虽然蛋白质通常是电绝缘的,但是在geobacter细菌表面上的毛状纳米级细丝(称为菌毛)表现出金属样导电性。为了理解为什么菌毛具有导电性,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圣十字学院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细丝的结构。他们发现电子排列和小分子间距(约0.3纳米)使菌毛的导电率与铜相当。

>

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基因工程提高菌毛电导率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反馈,随后可用于构建轻型电子和生物修复的低成本,无毒,纳米级生物电源。

直接测量geobacter sulfurreducens菌毛的多种物理性质已经证明它们具有金属样导电性但是,一些研究表明,基于同源模型预测的g. sulfurreducens菌毛的结构,金属样电导率不太可能。为了进一步评估这种差异,用同步加速器x射线微衍射和摇摆曲线x射线衍射检查菌毛。两种技术都显示出导电的野生型g. sulfurreducens菌毛周期性的0.32nm间距,在菌株aro5的非导电菌毛中缺失,缺乏导电性所需的关键芳香酸。当ph从10.5变为2时,0.32nm峰的强度增加100倍,对应于先前报道的这种ph变化的菌毛传导率增加100倍。

这些结果表明金属样导电性的结构 - 功能相关性明显,这可归因于芳香族氨基酸的重叠轨道。以铜绿假单胞菌菌毛模型为模板构建g. sulfurreducens菌毛的同源模型,作为先前模型的替代,其基于淋病奈瑟氏菌菌毛结构。该替代模型预测g. sulfurreducens菌毛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填充在0.3至0.4nm内,与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同源建模的预测对模型构建中固有的假设高度敏感。这里报道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g. sulfurreducens菌毛代表一类新的电子功能蛋白质的概念,其中芳香族氨基酸促进长距离电子传递。

来源:网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