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高铁关键小零件、大型机床仍依赖进口
2024-05-13 11:02    2995 来源:搜狐

中国高铁关键小零件、大型机床仍依赖进口

2019-01-23 17:07来源:/

原标题:中国高铁关键小零件、大型机床仍依赖进口

当前,中国高铁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但调研发现,整体技术、集成体系“领跑”的中国高铁,在关键装备、尖端技术、特殊材料上还存在短板,未来发展需要持续发力。

关键领域需长期攻坚

相关研发制造团队专家反映,高铁列车部分轴承、车轮、齿轮传动系统、转向架等构件,以及某些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还需要靠进口。此外,还有如特种绝缘纸、合成封套、液压泵、马达和液压控制阀等部件,也是“洋货”在品质或者可靠性上比较占优。

列车转向架对钢材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一些特种钢板的焊接过程中,如果选用国产材料,虽然符合各项验证指标,但经过打磨加工后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在耐久性等方面不足。

此外,国内高铁新装备的实验验证条件差,一些新技术新装备难以长时间大规模试制,直接削弱了研发能力。我国有近3万公里高铁,但实验用轨道设施却屈指可数,缺乏体系化的认证环境。

“小部件”依靠进口 潜在制约不可轻视

我国能造出世界最好的高速列车、建设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具备整装上路、整装出海的能力,却在少数关键技术上依赖洋枪洋炮。西方企业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往往对出口设备、技术有所保留,这对中国高铁未来发展形成了潜在制约。例如,一些芯片和电路板连接处,都被涂上了厚厚的特殊粘合剂紧紧粘在一起,凸显了有些国外企业的技术保留思维。

同时,伴随着轨道装备大规模走向海外市场,整装设备中的进口元件很可能引发专利纠纷,有可能掉入某些“知识产权陷阱”,在国外法律诉讼中我方难以占据优势,有可能面临巨额的成本支出。

正常商业往来下,进口小部件只会导致“中国制造”部分利润特别是技术附加值被分享;而使人担忧的是,一旦某些特定因素发生剧变,或者遭遇抬价、限制甚至“断供”等恶性竞争,相关短板将对我高铁长远、可持续发展构成“战略制约”。

“高铁强基”要勇于自我革新

我国高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水平,但先进“中国制造”体系内,存在部分核心技术被国外把持的“短板”。业界建议,应下大力气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当前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短板,大幅提高基础工艺和材料领域的制造水平。同时给予国产装备提供更多试制、应用空间。

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调节市场盲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统筹调研相关急需生产装备,并对国内拥有较强科研、生产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专项科研、生产支持。

同时,通过重大科技专项选择多个重点领域,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集中投入。加大对技术“无人区”的前瞻性研究,积极进行技术储备,鼓励科研机构对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技术趋势进行研究,提出构想,掌握先机。

即将下线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蔚为壮观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来源:搜狐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