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恐电控供油系统涨价 发动机企业提前准备对策
2024-05-13 10:40    2908 

“按照目前博世、德尔福等企业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和单体泵对中国市场的供应量来看,2008年全面实施国ⅲ后,很可能无法满足国内柴油发动机企业的需求。”国内一家发动机企业高层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

记者了解到,2007年11月,东风公司与博世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前潍柴也与博世签订了类似的战略协议,这个信息无疑给原来就担忧电控供油系统供不应求的内燃机行业,又增添了一丝紧张的味道。

对于没有签署战略协议的发动机企业来说,2008年电控供油系统的供应能否满足其他企业的需求?这些手中掌握着核心技术的跨国零部件企业是否会借此局面进一步强化垄断地位?

在采访中,持这种担心的企业不在少数。

发动机企业害怕“变相”加价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垄断,继而形成了电控供油系统的卖方市场,发动机企业在与跨国零部件企业谈判中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一位发动机行业资深人士回忆道,在2001年,当时国内还不能独立生产机械泵,因此博世卖给国内发动机企业一个机械泵要价15000元。可是当国内企业有相应产品推出并量产时,价格最后降为2000元。国外企业赚取利润之高,可见一斑。

如今电控供油系统有可能再现机械泵当年的状况。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外资企业把电控供油系统卖给中国企业,本来价格就比较高,但是由于它们处于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只能任由它们“宰割”。

“目前,我们不担心全面实施国ⅲ后跨国企业趁机抬高价格。”这位负责人表示,玉柴已跟供应商签订了合同,因此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但是我们所担心的是,全国实施国ⅲ后,跨国企业会借口电控供油系统供不应求,按照正常价格,无法保证内燃机企业的需求,但如果企业愿意加价就可以提到货。”

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也有同样担心。他告诉记者,由于这些跨国企业都是国际知名公司,趁机抬高价格不太可能,而且博世、德尔福、日本电装等企业也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某一家单方面涨价。因此,加价才能提到货的可能性比较大。

发动机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担忧之下,各家发动机企业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记者从玉柴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玉柴已经储备了3万套博世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以满足自身需求。

“我们一直采用的是日本电装的高压共轨系统。”中国重汽集团动力系统(杭州)营销中心市场部副经理陈建平告诉记者。如果高压共轨系统的供应数量不够,将如何满足重汽2008年的既定目标?中国重汽集团动力系统(杭州)营销中心总经理丁桂春告诉记者:“这个问题我们丝毫不担心。从国ⅱ开始,我们就掌握了包括缸体、油泵、喷嘴在内的所有技术,在此期间我们积累了自身的研发实力。目前,我们采用电装的高压共轨系统也仅仅是暂时采用,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国ⅲ技术路线。一旦时机成熟,不排除使用我们自己研发的核心燃油喷射系统。”

据了解,中国重汽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已经掌握了包括单体泵以及泵喷嘴在内的核心技术。“而且已有部分供给一些发动机企业使用。所以,我们根本不怕外资垄断,它们也垄断不了。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自主创新,就是为了不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丁桂春表示。

潍柴的做法也是一种应对之道。潍柴动力卡车动力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马佃亮说,博世作为潍柴的长期合作伙伴,合作关系从国ⅱ发动机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潍柴很早就与博世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目前博世承诺供给潍柴的高压共轨系统数量大概为10万套。“博世只挑选国内两家企业在国ⅲ项目上进行深入合作,重型柴油机企业中,我们是惟一一家。”因此,潍柴不担心2008年国ⅲ在全国热卖,自己的核心零部件会受制于人。

道依茨一汽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国产高压共轨系统在大柴的机器上试用,2008年将批量生产国产高压共轨系统的样机,试验状态还是比较稳定的。“即使在2~3年内,高压共轨系统依然是国外产品占据天下,但国产电控供油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稳定,将对这些跨国企业产生较大压力,迫使它们降低价格。”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