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十年痴心为发明
2024-05-13 09:57    7015 

忠县三汇镇石坝村的朱思全,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普通农民,十年来,把所有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发明创造农村实用遥控耕作机器上,为此他耗尽了数年来辛辛苦苦挣来的7万多元血汗钱。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的心血终于换来了成功,由他亲手发明制造的首台“胶链履带式遥控耕田机”已于去年底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申请书并获得通过。

为搞发明至今单身

日前,记者在三汇镇采访时了解到,今年37岁的朱思全由于一心为发明,耗尽了所有积蓄,至今未婚。

朱思全的父亲朱明德告诉记者,由于儿子一心扑在研究上,37岁了还尚未婚娶,“钱都用在研究上了,哪个姑娘肯嫁他呀?”

朱思全的弟弟朱思斌说,“哥哥把打工十多年的几万元积蓄几乎全花在这上面。我和妹妹朱琼还援助大哥近3万元,他共花了7万多元。”

据朱明德介绍,1997年,朱思全怀揣多年的积蓄从广东东莞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准备踌躇满志干一番。偶然一次机会,在与一位年老的乡亲闲谈中他了解到,如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缺乏劳动力,无人耕田成了眼前实实在在的困难。于是,朱思全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发明一种农民实用方便的遥控耕作机器。

十年饱尝酸甜苦辣

说干就干。尽管只有初中文化,朱思全仍买来《微耕机制造原理》、《联合收割机原理》、《机械设计制造》等书籍,开始仔细研读,并尝试手工制作一些简易的机械装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向知识多的兄弟姊妹请教。

很快,朱思全在搞电子工程的妹夫的帮助下,完成了遥控系统的制作。机械方面就通过自学,慢慢在实践中摸索完成。就这样,朱思全一边艰难自学,一边大量摸索实践,几年来陆续设计发明了“遥控点播式播种机”、“遥控摆式联合收割机”、“遥控联合耕地机”以及“电动控制器”,都获得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他最新发明创造的“胶链履带式遥控耕田机”也已于去年底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申请书并获得通过。

朱思全的朋友、三汇镇黄龙场村民廖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朱思全为了节约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明创造中,着实吃了不少苦。从家里到黄龙场拼装机器或到镇上查资料、复印图纸,常常是徒步行走,一个来回要三、四个小时。为了节约成本,他的机器绝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的,就连牙箱里头的齿轮,都是用钢锯和锉刀锉出来的。

他每天起早贪黑,有时中午吃饭都忘记了,多数时间是他父亲为他送饭。

遥控耕田机能爬坡

记者在朱思全家里见到,他制作的第一台“胶链履带式遥控耕田机”的样机已基本成型,这台机器重达100多公斤,长1.5米、高不到1米。“下田试耕的效果不错,但还需要改进其中的一些小问题”。由于没有前例可循,这台样机的所有零部件,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或找人订做。“这台机器不仅能耕田,还能用于运输,人只需要站在一旁遥控就行。同时,由于底部是履带设计,一般25度左右的坡度都难不住它,特别适合在丘陵地区使用”。

朱思全说,痴心发明,这十年来,他付出和牺牲了很多东西,但也得到了许多快乐。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进一步完善这台机器的功能,把它进行细化、标准化,再把成品生产出来,推向市场,早日把发明变为现实,圆减轻父老乡亲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梦想。

来源:三峡都市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