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电缆班班长黄建伟:做守护光明的“地下工作者”
2024-05-13 09:56    6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南方电网广东肇庆供电局电缆班班长黄建伟(左)正对地下综合管廊开展巡查。 林佩燕摄

“这里是肇庆新区供电的‘主动脉’,而基广线是肇庆东站的主电缆,目前正赶上春运高峰,一旦发生故障,将影响旅客正常出行。”1月29日,在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全国单体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中,南方电网广东肇庆供电局电缆班班长黄建伟向记者介绍。

春节临近,广东电网加强对保供电的特巡和维护,黄建伟的班组除了对分布在肇庆全市范围内88公里长的高压电缆开展“地面巡查”外,还要对位于地下10米深处、全长21公里的电缆开展每天一次的“地下巡查”,默默守护城市的光明与活力。

相对于地面巡查,地下巡查更像身处“迷宫”。这里的电力舱自成一廊,和综合舱、污水舱并行。举目望去,长长的管廊封闭、静谧、幽暗,两侧架设着不同等级的电缆,就像一条蛰伏在地下的“巨龙”。

记者跟随班组进入隧道45分钟后,觉得头昏脑涨。黄建伟察觉到异样:“你是不是缺氧了?赶紧上去透透气!”黄建伟指着管廊顶部的空气监测仪表,数据显示这里的氧气只有17%!

黄建伟介绍,因为管廊是密封的,每次进入隧道都要先打开隧道里的通风机和通风口,并通过管廊综合监控中心确认隧道里没有冒烟、漏水等异常情况,随后用气体检测仪确认隧道气体符合巡视要求之后才通过竖井的层层阶梯下来。每次下隧道,他们一定要带手电筒,主要是预防光照突发停电。“电力舱全长25公里,手机又收不到信号,万一没有了光源,就很难走出去了。”黄建伟说道。

“综合管廊电缆的状态可以用肉眼检测,可其他的电缆都埋在电缆沟里,虽然可靠性程度高,可一旦遭到破坏,要抢修也是十分困难的。”黄建伟说道,所以,除了做好电缆设备巡视,电缆班成员还得将视线落到几十米以外,关注附近有没有施工,会不会有破坏电缆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