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铁岭县新台子镇懿路工业园区的天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里生产的东西虽然不大,却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发动机摇臂和发动机摇臂轴。每天,数百套成品从这家企业的车间里下线,之后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
新台子镇是铁岭市的"南大门",眼下,沿102国道北行,便会发现,"天河机械"并非该市装备制造业的"亮点",而是由南入铁岭后在地理位置上的一个"起点"。如今,装备制造业在铁岭市已经遍地开花,像"天河机械"这样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就有332家,谁能想到,就在3年前,这个数字还仅仅是80户,用铁岭市经委机械装备科科长李树琢的话说,是 "翻着番儿往上猛增"。目前,装备制造业已经一跃成为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3的"老大哥"。
剑走偏锋 甘当小配角
铁岭装备制造业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铁岭阀门、铁岭精工、铁岭光学、开原起重机等一批企业纷纷由沈阳转移而来,当时,这些都是铁岭的明星级企业,为强市富民注入了强大动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企业效益逐渐滑坡,当初的优势产业风光不再。
2005年,农业大市铁岭开始转身,把"工业强市"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同时提出着力打造五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居其首位。
但是,铁岭装备制造业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铁岭紧邻沈阳,相比较而言,基本谈不上竞争力。所以,当时就有专家建议,铁岭不可考虑如何与沈阳争,而须研究如何借力大沈阳。
经过深思熟虑,铁岭终于对自己进行了准确定位,提出依托区位优势借力而行,面向沈阳"主动融入、甘当配角、全面对接、错位发展、发挥优势、实现双赢"的总体思路。这句话具体解释起来就是铁岭围绕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主机产品,在零部件生产和粗加工、铸造等方面给予配套,形成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生产基地。
产业集聚 改变"散、弱、小"
走进位于铁岭市区南的银州工业园区,路两旁几步一企,真好似一线穿珠,运达专用汽车、昊源石油机械、博旺阀门、巨龙科技等数十家企业星罗棋布,在冷气袭人的初冬,其生产、建设的场面却热浪扑面。虽然刚刚两年时间,但这里已经引进沈阳、牡丹江、深圳等地客商投资的机械加工项目60个,投资总额达到89.29亿元,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多年来,铁岭市的工业一直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投资者兴趣不大。此次,该市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转变思路,经过长期酝酿,决定走产业集聚之路。该市根据各地的原有基础、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定位,全市一盘棋整体谋篇布局,之后建设高标准工业园区,栽下梧桐引凤来。
铁岭经济开发区原有橡胶件企业较多,于是建起了以生产橡胶制品为主的"橡胶产业园",仅今年就签约51个项目,40余家企业先后开工、投产,正在向着"中国橡胶第一城"的目标稳步迈进。
经过3年努力,如今,铁岭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懿路有色金属加工、腰堡机械制造、银州区辽海石油机械、开发区橡塑、开原起重机、调兵山电缆、西丰铸铁等数个专业化的特色园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长期以来存在的散、弱、小的结构性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产业链条开始拉长,产业关联度开始提升。
磁场效应 "花落"铁岭
产业集聚形成了"磁场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业项目"花落"铁岭。年终岁尾,铁岭各地喜讯不断。在清河,中石油钻采设备一级供应网络成员单位、中国装备制造企业五十强、开创了多个世界第一的辽宁石油机械装备制造集团公司正式与当地政府签约,该项目两期总投资达20亿元,达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机械基地,清河区也将被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石油机械城在铁岭县,沈阳掌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于该县的腰堡工业园区内建设以两条客车和客车底盘生产线为主的客车生产基地,主打产品为客车底盘、旅游大客车、公交大客车和中巴客车,一举填补了铁岭市没有整体客车生产企业的空白……
3年来,一个又一个装备制造业的大项目在铁岭这块黑土地上"落子如飞",对铁岭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牵动作用。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