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独立汽油机企业前景如何?
2024-05-13 09:17    3785 

几番周折之后,波导联手长丰集团再次进入汽车业。双方共同组建的发动机研发和制造公司,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年产能为15万台,预计将于明年10月批量生产轿车、轻客、mpv及suv、皮卡用发动机。

对于此项目,长丰和波导双方均未透露未来产品将为长丰内部车型配套,还是兼顾全国市场。汽车发动机企业会不会逐步走向内部配套,是汽油机市场的敏感问题。

整车企业纷纷建设

发动机基地

在国外,轿车企业配套的发动机基本上都由自己生产。国内的主要合资企业也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前些年,国内大多数自主品牌和产量较小的合资产品,不少发动机是外购的。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力度建设自己的发动机生产厂。

奇瑞是先生产发动机后生产整车的企业。1995年,奇瑞从英国购买了一条福特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并于1997年生产出首台发动机。2001年,奇瑞启动了“奇瑞动力”战略。2002年,奇瑞开始与avl公司开展技术合作。2005年,奇瑞总投资额预计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第二发动机工厂在芜湖正式投产。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有30万台生产能力,2007年二期工程完成后,最终年产能将达到50万台。

长城汽车公司也是自主品牌中较早拥有发动机研发生产能力的整车生产企业。早在2000年,长城收购了河北定兴县一家发动机厂,迈出了自造发动机的第一步。2001年,公司投入1.5亿元,在老厂基础上建起了年产10万台的新发动机生产基地。2004年,长城汽车公司又追加投资3亿元,年产能扩大到20万台。

吉利先后在浙江台州、临海和上海建设了3个发动机生产基地,目前发动机总年产能为30万台。

此外,一汽海马年产能20万台的发动机生产线于2005年动工。比亚迪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也展出了排量从1.0l至2.0l的5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有消息说,比亚迪购买了马自达的旧发动机生产线。

2006年2月,有消息说,重庆力帆要买下巴西一家发动机工厂,将把生产线搬回重庆,2008年投产。

独立发动机企业减少

与整车企业建设发动机工厂相对应,发动机企业大多与整车企业有良好的资本纽带关系。

主导产品是491系列汽油机的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1998年由华晨集团与生产内燃机的绵阳新华公司合资兴建。2000年,通过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新华内燃机集团成为华晨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沈阳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是华晨集团与航天新光集团各持50%的合资公司。

成立于1997年的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是由日本三菱、中航汽车总公司、华晨集团、mcic投资公司、三菱商事等共同出资兴建的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哈飞汽车公司原本同是中航二集团旗下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的子公司。2004年,东安动力收购了哈飞汽车的全部资产,成为一家。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东安三菱),则由东安集团与日本三菱等共同出资组建。

汽油机配套会不会走向内部化

整车企业纷纷建设发动机工厂,独立发动机企业的配套市场是否受到了影响?它们会不会逐步成为集团内部的配套企业呢?

几家发动机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目前市场并未受到任何影响,我国发动机的“体系外配套”还将存在较长时间。

新光华晨销售部总经理刘庆刚认为,体系外市场仍处在较快增长时期,原因是,即使整车企业着手建设发动机工厂,仍将有一部分发动机需外购,整车集团一定会寻求技术更成熟、质量更稳定、性价比更高的发动机。

绵阳新晨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赵勇说,发动机生产对投资建厂、人员经验和产品品质保证等都有较高要求,独立发动机企业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优势,是整车企业新建发动机生产工厂在短期内不能实现的。

目前,新光华晨和绵阳新晨的体系内外配套比例基本都是50∶50。

为哈飞赛马、哈飞赛豹、东南菱帅、华晨骏捷、长丰猎豹、比亚迪f3等车型配套的东安三菱,对做独立于整车集团之外的动力总成企业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特点和发动机行业的特殊性为东安三菱提供了发展机遇。尽管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在规划自己的发动机生产线,但与整车企业的小批量、多样化生产特点相比,发动机生产的规模化非常重要。绝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身无法支撑全系列发动机的大规模生产,外购发动机的需求空间仍然是巨大的。今年,东安三菱的发动机产量有希望达到30万台。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