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出现突破
2024-05-13 07:37    7471 

近日走访重庆几家零部件企业,感受到了中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以及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生命力。

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公司、重庆中意减振器厂、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公司、重庆超力高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车间都满负荷运转,有的甚至委婉地将订单拒之门外。“我们实在做不过来”,“我们不再开发大客户”,这样的话不绝于耳。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一些零部件企业已经在选择客户。“我们现在尽量与信誉和前景比较好的企业合作,对于利润较低的微型车零部件产品,我们在逐渐减少份额。”某企业的总经理如是说。

不仅仅是供不应求。中国部分本土零部件企业就在这一两年内大大改善了产品结构。其主要表现是利润更高的轿车零部件产品份额大幅增加。2006年,重庆中意减振器厂轿车减振器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10%上升到36%。从前只做商用车转向设备的重庆卡福,去年一举投入3000余万元,引进国外全套装备并新建乘用车零部件产品生产线。随后,力帆、重庆庆铃、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企业选择了重庆卡福的产品。

重庆仅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而中意、卡福只是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芸芸众生中的两个。中意、卡福等中国众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共同面对着自主品牌轿车迅速发展的形势,这个形势是本土零部件企业开拓轿车零部件产品市场的历史性机遇。

事实上,向中国本土企业打开大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采购商。尽管日本等国的整车企业并不情愿把订单交给中国零部件企业,但是他们发现不来中国采购的后果不堪想象。“外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不来中国采购,就没有希望。”一位与跨国零部件企业接触颇多的政府官员这样表述跨国公司在成本重压下的无奈。

事实正是如此。福特、psa标致、通用等跨国汽车公司都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同时,德尔福、法雷奥等也在中国设立了采购办事处。

有新的迹象表明,合资以及外商独资零部件企业在订单争夺战中并不完全具有优势。有人分析认为,美国的零部件工厂进入中国生产,其成本确实低于其在本土的工厂,但是却高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因此,外国零部件公司来到中国和本土零部件企业竞争,并不一定能够获胜。

超力高科的故事证明了这个分析。超力高科高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超力高科已经成为法雷奥的全球市场供应商;进入这个体系,必须达到其采购标准;法雷奥在中国有几家合资企业也一直在努力进入这个体系,但始终没有通过考核。

中意减振器厂负责人认为,在减振器行业,外资企业不具有优势。他说,很多外资企业在交易的灵活性等方面大不如中国本土企业。因此,尽管外资企业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等方面略高一筹,但并不受采购商的欢迎,尤其是中国整车企业。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