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设备行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国家队,提高与发达国家抗衡的实力。”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的商务部品牌万里行系列活动之一--“发电及输变电制造业品牌发展论坛”上,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提出了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目标。
王琴华说,发电设备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具有技术难度高,集基础科学、应用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于一体,研制周期长、投资大,以及成套性强等特点。50多年来,我国电器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发电设备在实现数量增加的同时,在技术攻关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制造业能力不断增强。
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电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68亿元,首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38%;新产品产值1434亿元,同比增长43.25%,增幅连续3年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居机械行业之首。
此外,中国的电力行业出口正在成为国际电力市场中的一支劲旅。目前,中国电力装备已经输出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成为重要的出口市场。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5年我国电力项目境外投(议)标总额46亿美元,签约达43亿美元。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已是世界公认的电站设备制造大国,但是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此外,我国集成技术、新材料等的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电力设备企业出口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
对此,王琴华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发电制造业必须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研究和掌握核心技术,着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就商务部而言,应突出内外贸相结合的特点,以产业和行业为依托,建立品牌促进机制,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选准一批基础好和发展潜力大的自主品牌、重点培育,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批自主世界名牌。
商务部还将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发挥研发、技改贴息资金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鼓励有实力的出口企业“走出去”。
王琴华也提出,就电力设备行业而言,要形成强有力的国家队,提高与发达国家抗衡的实力。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哈尔滨、上海电力、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以西北、东北两大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以及一批具有相当规模、水平及实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群组成的技术开发与制造体系,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电力装备的能力,部分产品和一些企业的装备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