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沈鼓五个女人让中国重工业接近世界
2024-05-13 01:26    5039 

2005年4月23日夜,坐落在沈阳市铁西区的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四层的设计部灯火通明,设计师们伏案静静地忙碌着。其中,有五个漂亮女人,从她们的笔尖流畅出的图纸,与国际巨头抗衡着……

机遇

这是2002年3月的一个周末。王广兰出差刚回到家,女儿就扑了上来,搂着她的脖子不放。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她推开了女儿:“你马上到办公室,做德州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大型氮肥装置4万空分压缩机组任务的技术报价!”设计一室主任薛宇飞下着命令。

王广兰从薛宇飞手中接过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数字:“进气量:每小时22万立方米;气量分3股,一股加压到每厘米承受6公斤压力,一股加压到承受29公斤压力,一股加压到承受71公斤压力。”下面写着三股气量的不同量。

“你没搞错吧?我们只做过1.5万空分压缩机,进气量没有超过8万立方米的。”王广兰白净的面孔上,一双大眼睛里透出疑惑的光,摇着头问薛宇飞,一头披肩长发随着摇摆。

“你先试试看。”薛宇飞转身走了。

38岁的王广兰,是沈鼓设计一室的高级工程师。第二天,她敲开了沈鼓集团老总工程师马将发的办公室:“这事不行啊!光轮子的直径就需要1.45米。我们国内没有能力制造这么大轮子!”

马将发望着她:“大空分压缩机咱厂没做过,但是必须做!”

沈鼓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苏永强清楚地意识到德州的大空分项目对沈鼓和中国风机工业意味着什么。

这家1949年成立的国企,是我国风机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10家企业能够生产,这10家企业全部是世界500强企业。沈鼓以综合实力算,年销售收入不到5亿元人民币,距离10家对手企业的距离很远。尤其在大空分压缩机领域,沈鼓只进入了每小时制氧量2万立方米以下领域的市场,我国2万立方米以上的空分压缩机市场,一直被10家外国巨头垄断着,几十年来依赖进口。

这是一个年市场份额高达20亿元的市场!沈鼓急需这些市场。这家东北老国企身背沉重的历史包袱,正艰难地喘息着爬坡。望着窗外破旧的厂房,苏永强的眼睛湿润了。他1997年担任总经理后,为渡难关,寻求和国际上一家巨头合作,对方开出条件:“我最多只要700名职工!”苏永强放弃了,他不能让4300多名职工都下岗啊!但是,出路在哪里?这家有5000多人的大企业,年产值不到3亿元,利润只有2、300万元,不要说再发展了,勉强能填窟窿。

多少次参加国内大空分压缩机竞标,沈鼓都失败了。2002年初,在全厂工作大会上,苏永强明确提出:“要把沈鼓放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求发展,从老外嘴中往外掏食,吃饱肚子!”

沈鼓是我国东北作为老传统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东北多数企业如同沈鼓一样,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艰难挣扎着。在沈鼓周围,沈阳市90%的企业亏损,1/3的国有企业破产。沈鼓所在的铁西区,一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如今百万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这一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明确号召国企走技术创新、自我振兴的路子。苏永强觉得,“技术创新”四个字,对沈鼓已经不是停留在纸张上的口号,而是为了生存迫在眉睫必须做的事情。

沈鼓很快出台文件,给技术人员22项优惠措施。其中,明确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承包合同,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有奖。

眼前德州的4万空分压缩机项目,对沈鼓是个难得的机遇。如果沈鼓拿下了这个项目,就具备了制造大空分压缩机的实力,我国大空分压缩机市场被外国巨头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

但是,这对沈鼓又是严峻的挑战:国内从来没有做过,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国内不知道4万空分压缩机是什么样子的。

苏永强说:“选拔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上!”

较量

王广兰刚拿出初步数据方案,华鲁恒升的人到了。这家我国大型化工企业准备开发一套大氮肥国产化装置,结束我国大氮肥装置依靠进口的历史。其中,4万空分空气压缩机、氨气压缩机、氮气压缩机、氨冷冻压缩机和其控制系统是大氮肥装置的心脏设备。

王广兰惴惴不安地站在客户面前:“如果你们信任我们,我们来承担,叶轮我们到国外买。”

用户没有吭声,很快走了。1.45米直径的叶轮到国外买,外国对中国制造大型叶轮的能力进行控制,一般不卖。这套方案连她自己都觉得不自信。

不能就这么放弃!王广兰不甘心!马将发提示她说:“你试试用两个轮子同时吸,把22万立方米的气量分成两半,轮子变小,沈鼓就能做。”王广兰心头一亮!

王广兰刚做出新方案,销售人员传来信息,国外一家大公司的人已经到了德州,盯上了这个项目。这家竞争对手的设备,是一个汽轮机同时拖动主空压机和增压机两套机组运转,而我国国内的空压机组都是一拖一的。省一个汽轮机,用户可少花钱几百万元。“如果我的技术比老外落后,用户估计还不会感兴趣。”王广兰设计出新的技术方案,勾画出了4万空分压缩机的轮廓:一台汽轮机拖着一台主空压机和一台增压机,空气由双轮吸入,经主空压机处理后,再由增压机加压到71公斤。

她和王英杰、马将发一起乘火车直奔华鲁恒升厂里,恳求华鲁人说:“你们再听我们讲一次吧,听听吧,我们改了方案,听完再下结论。”她边放幻灯,边讲解,吸引了听者的注意。对方问:“双吸入你们以前做过么?能做到气量分得均衡?”

“我们以前做过不少,我这个方案不容怀疑,真没有问题。”

用户不吭声了,王广兰的心悬了起来。同行的人都回沈阳了,领导要求王广兰留下来:“我感觉到用户对我们感兴趣了,我们不能放弃一丝机会。你留在这里盯着谈。”

王广兰和国外那家大公司的人驻到了一家宾馆里。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几天过去了,华鲁人却不找她。她看着华鲁人和老外进进出出,有时关起门来开会,心里着急。临来德州前,王广兰已经把这家外国公司的技术了解清楚,她比较着自己的方案和老外的方案,找华鲁的人去:“你别总看老外有业绩,沈鼓没业绩。老外的设备从下往上摞在一起,如果坏了,你必须把整个机组全拆了。我的机组是平铺在地上,如果哪儿有故障,一目了然。”

华鲁人听完,说:“你们没有业绩,你不是拿我们做试验么?”

近10天过去了,王广兰不停地找人解释自己的设计,但用户仍没有反应,她看不到任何希望。晚上下起雨,电话里传来女儿“我想妈妈”的哭声,王广兰孤独地躺在宾馆的床上,心情苦闷:“难道我输掉了这场较量?我就这样回沈阳?”打退堂鼓的念头刚一闪,她就感到揪心地难受:“我能做为什么要给外国人做?不行!没有结果之前就有机会,我不能放弃。”

对手也在紧紧地咬着项目不放,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沈鼓人从来没有做过,外国巨头的产品则在中国已销售了很多套。但王广兰相信自己的技术方案。她只要找到比老外有优势的亮点,就跑去找华鲁的人:“老外的机器遇到下雨天,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机器里排不出来,机器会受损害。我的设备气冷装置是外置式的,有多少水都能排出去。”

华鲁人还是那句话:“沈鼓从来没做过,我们不能去冒险呀。”

听了无数遍这句话,王广兰“腾”地站了起来:“我们中国人自己能做,你为什么要用外国人的产品?我们自己能做!给沈鼓一次机会,沈鼓定会还您一个奇迹!”

在场的人愣住了,纷纷抬头瞪着她看。这个平时声音柔柔的女工程师,此时脸上写满了痛苦,用一双满含期待的大眼睛,望着大家。

华鲁人还是没有表态!没有一丝暗示,王广兰看不到希望,夜夜失眠。但是,“我能做,我要做给用户看看”的信念支撑着她,她咬牙在德州呆着,一趟趟地往华鲁人的办公室跑。华鲁人陆续提出上百个技术问题,她对答娴熟。

1个月后,华鲁让王广兰回沈阳等消息。最后的较量到了,中外两家产品的性能、价格都明确了,就看华鲁选择谁。临行前,她望着德州灰蒙蒙的天,说:“这里空气污浊,为保证压缩机不受残留物质的危害,我们在设备中加入注水系统,防止空气灰尘在压缩机内结垢,新增设备免费送给你们。”

2002年9月17日,沈鼓总经理苏永强和华鲁总经理杨振峰在德州签定了4万空分压缩机组的供应合同。杨振峰感慨地说:“很多人倾向于选择外商。因为,我国在30年里投资30亿元,自主建了三套大化肥设备,都没有成功,华鲁恒升如今为国家挑起了这副担子。我们用15亿元的资产,搞了14亿元的项目,失败了只有破产一条路。但是,我们还是选择了沈鼓。”

攀登

不久,厂里公布了项目攻关组主导设计名单:王英杰负责空压机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审核及整个机组控制系统的总协调;王广兰负责空压主机设计;设计一室工程师张玉珠、葛丽玲、严鸿分别负责与之配套的氮压机、氨压机、氨冷冻机的设计。5名女性平均年龄36岁,被厂里称为“五朵金花”。

这时,沈鼓投标国内一家石化企业的压缩机项目失败,被国外竞争对手拿走了。用户宁可多花钱,买外国的产品,也不选择沈鼓。5位女性的心里如同压了块石头,觉得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全厂眼巴巴地看着她们。

王广兰必须把向用户介绍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组组数字,转化成看得见的设备图纸,让车间依据图纸加工成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

但是,谁也不知道,大空分压缩机的图纸是什么样的。转轴、轮子、管路应该如何匹配,各自的长、短、宽、窄、快、慢、高、低是多少,都是未知数。在中国,大空分压缩机是个空白领域,国际上则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王广兰只从收集的材料上大概知道外国巨头产品的轮廓,里面的细节无从得知。

她根据和用户商定的技术方案,先做出了把汽轮机放在中间,两边各带一台机组的轮廓。22万立方米的空气被主空压机用两个轮子分成两股吸进去后,经过低压缸、中压缸、高压缸的处理,满足三股气量分别加压到不同程度的需要。

她设计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