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改变不了这些“硬伤” 农业机械化趋势注定只是趋势!
2024-05-13 01:09    6474 来源:有农有艺

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以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已是大势所趋。但当下,因为农业机械的“硬伤”,农民对其颇有微词,农业机械化进程也耽误不少。

(1)经济效益低要进行机械化种植,首先要进行土地流转。流转土地的租金并不便宜,少的五六百,多的一两千。如果种植粮食作物,利润并不高,如果种植经济作物,研发机器成本高、难度大。如柑橘、苹果、葡萄、黄瓜等,基本都是种植户自己负责种植、浇水、打药、施肥、采摘等一系列工作。若是交给机器来做,每一道工序都要有相应的机器,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2)市场供给与农民需求“错位”

目前我国农机市场处于:高端机械没有,中端机械质量差,低端机械产能过剩的状态。虽然我国的农机保有量(功率总和)很高,但绝大多数都是小功率设备,工作效率低,能应付的工作场合有限。而大、中型的设备起步较晚,产品更新迭代的次数还很低,市场供给与农民需求“错位”现象严重。

(3)补贴乱象“丛生”很多地区虽然有很多农机厂,但大部分只生产覆盖件以及组装。虽然有卖农机的厂家,但农机种类少,品牌杂乱,知名的少。此外,有购买农机意识的农民少。尽管政府针对购买农机的农民给予补贴,但实际情况是能够拿到补贴的只有生产和销售农机的厂家。

(4)从业人员待遇低

每年,进入农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农业专业中的占比并不低,但毕业后能够在这一领域长待下去的却很少。从事农机专业,要求对各种农机种类与型号都要了解,还要懂农学、物料学等知识,每天与农民打交道,不仅工作辛苦,待遇也很低。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字显示,我们的粮食总量在逐年减少,联合国已经在着手解决全球农业饥荒问题了。在这一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如果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不解决,趋势就只能停留在趋势上。

来源:有农有艺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