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轧机获广泛应用
2024-05-13 01:06    5296 

2005年新春,xgk系列专利轧机的发明人郑红专夫妇“双喜临门”,一喜是他们在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顺利取得发明专利证书;二喜是上海、浙江等地利用他的专利技术,投产了国内最大的两台1450廿辊轧机,每年可为中国节约进口冷轧精密带钢产品25亿元人民币。

在郑红专夫妇创办的郑州拓普轧制技术研究所,慕名而来参观的20多位国内轧钢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几乎不需用力就轻易地撕开了世界上最薄的“钢板”——经过轧制后宽1.4米,薄0.03毫米的“钢板”,它被称为“钢箔”,厚度仅有普通纸张的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镀锌、镀锡、彩涂原板、家电原板、双层管原板、电子、电池零件、军工用精密带钢等,都是中国市场非常短缺的产品,以前国内依赖进口,原因是中国传统轧机的生产的钢板受力不均,容易出现两端薄、中间厚、弯曲变形,不能生产薄型优质钢材。

中国现有轧机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国家重点钢铁工程项目,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轧钢设备,动辄需要十几亿、上百亿元,而中国许多轧钢企业至今用的还是国外己淘汰了的二手轧钢设备。xgk轧机的原创发明及应用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轧钢技术摆脱了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局面。

轧机是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的郑红专、赵林珍夫妇经过十八年的潜心研制,提出“轧机中间受力,两端自由,变静为动”的轧机新理论,并于1992年,他们在河南温县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gk发明专利轧机。

如今,xgk系列专利轧机在轧钢领域已经掀起了更新换代的“风暴”,郑红专夫妇及其创办的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在温县、新乡、安阳、焦作、郑州、上海、浙江等地建成投产了8条xgk系列专利轧机生产线,为国家节约进口轧机设备费用10多亿元,节约进口冷轧精密带钢产品80多亿元人民币。

郑红专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批知名企业与国外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知识产权规则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外市场竞争绕不过的一道“门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成为了具有核心竞争的砝码,学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加入世界市场竞争,这是中国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杀手锏”,为此,他们在加快产业化的过程中,把专利保护意识放到第一位,也因此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尊重和重量级客户。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