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埃森焊接经典展会再创辉煌
2024-05-13 00:05    138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共焊接分会、德国焊接学会和德国埃森展览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于11月10至1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据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埃森焊接展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规模第二大的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堪称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焊接行业的“奥林匹克”盛会。17年来,北京·埃森焊接展对推动中国焊接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给中国焊接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西气东输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为焊接技术与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北京·埃森焊接展实际已成为国内外展商同台竞技的大市场、大舞台。

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良好持续发展,带来了焊接行业的空前繁荣,这从近三届展览会规模的增幅就可以看出来,每届展会的展览面积均以20%的增幅增长。本届展览会共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公司参展,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1745个标准展位,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6个展馆。美国展团、德国展团、欧洲展团、韩国展团的面积都有明显增加,展会的国际性更加充分,已成为国际焊接界瞩目的重要行业盛会。

据悉,由于中国焊接器材制造水平的飞速发展,中国展商的展品展示已成展会的重头戏。丰富多彩的展品使该展览会已成为远东最大的焊接器材集散地,同时也是我国焊接器材出口的重要舞台。本届展会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采购商,这说明北京·埃森焊接展作为亚太地区焊接行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已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信赖与鼎力支持,已成为名企树立品牌形象、展示新产品的交流平台。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北京·埃森焊接展举办17年来,得到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鼎力支持。今年组委会继续秉承创新求变的办展理念,采取全新的服务措施,力争全方位地为参展商提供最优越的办展环境、最简捷的现场服务。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参加第九届北京·埃森焊接展的参展商服好务是本届展会最关注的话题。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机械工程学会及其焊接分会秘书处分别地处北京与哈尔滨,所以展会的组织筹备工作一直采取两地各自办公的方式。今年为更好地为参展商服务,减少两地联系的繁琐环节,于2004年初,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焊接分会共同组建了北京·埃森焊接展组委会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与埃森展相关一切工作。同时,组委会还积极引进人才,增加人力,专注于为参展商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还进一步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招展范围;合作伙伴德国焊接学会,埃林展览公司和美国焊接学会、韩国焊接学会也分别在德国、欧洲、美国及韩国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招展工作,使国际展区的面积先后两次增加,使今年的展会比上届增加了近40%。

组委会办公室的成立,进一步加快北京·埃森焊接展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进程。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航空航天焊接国际论坛”是本届展会最大的亮点和重要配套活动之一。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反映制造业能力与水平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也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研究与应用的竞争领域。在航空、航天的装备和材料加工的过程中,焊接和连接技术始终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我国的航空和载人航天技术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然而,人类征服空间的理想和航空航天事业拓展的艰巨性、复杂性、综合性和长期性需要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共同不懈的努力。

本次论坛得到德国dvs、美国aws、ewi、俄罗斯viam、乌克兰pwi、日本jws、新加坡sws等国家学会和研究机构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得到国内行业龙头、研究机构、专业院校的热烈响应。本次论坛通过专题演讲和论文交流方式,着重反映近年来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焊接与连接技术的最新成就和进展。其中包括四个专题方向:1、综述性、前瞻性的报告。2、新方法和新材料。3、新装备与新工艺。4、结构完整性、质量检测、评定与维护技术。会议期间,还将组织相关的技术参观活动。

为加强国内和国际之间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及国际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展会的期间,在北京皇家大饭店组织召开“航空航天焊接国际论坛”。

来自国内外航空航天焊接行业的有关专家学者的论文60余篇。邀请焊接界的同仁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踊跃参加。应邀到会演讲的国内外企业有: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英国焊接研究所--英国焊接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美国焊接学会、北京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日本焊接学会、美国爱迪生焊接研究所、美国wtc/medar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美国艾美特先进技术公司、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奥地利fronius公司、德国摩克勒焊接设备技术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tos公司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等。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