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焊接及切割技术展览会上,记者走在展厅里,目光所及的不是租用标准展位的小公司,就是像“panasonic”这样行业大佬的巨幅展板。猛然间,醒目的“经纬”二字吸引了记者的眼球,纺织机械行业的巨擘怎么会出现在焊接展会上?
细看之下才注意到,和“经纬”相连的并不是熟悉的“纺机”,而是一字之差的“焊机”。当即记者对参展的有关人员进行了采访,发掘个中原委。
背靠大树好乘凉
提到经纬就不能不说到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经纬纺机)。经纬纺机前身是经纬纺织机械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首家大型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于1954年8月建成投产。经过40多年的起伏发展,经纬纺机迎来了新生的机会。1995年8月15日,在原经纬纺织机械厂的基础上,将其从事纺织机械生产的业务和与之相关的资产及负债重组,引入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重组后的经纬纺机即刻开始壮大自己,跻身资本市场。1996年1月在香港发行18080万h股,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同年11月在国内发行2300万a股,12月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有了钱的经纬纺机并没有满足于账面上的强大,而是投入到了扩大规模的一系列举措中,不断做强做大公司实体。
经过多年的经营,经纬纺机成为国内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厂商之一。公司主导产品棉纺成套设备的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均基本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在60%左右,是国内唯一的棉纺成套设备供货商,国内尚无厂家能够在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上与经纬纺机相抗衡。
厚积薄发
时光回转到2000年,刚刚重组的经纬纺机,在纺织机械行业正可谓踌躇满志,而公司并没有“专心”主业,而是开始扩大公司经营范围,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
2000年11月,经纬焊机的家落在了榆次经纬机电设备厂,该厂是经纬纺机的定点机械、纺织、电器专业配套生产基地,是经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重点支柱企业之一。经纬焊机没有在本已产品趋同的市场中继续东施效颦,而是全部技术自己研发,要做自己的焊机。这对于没有研制经验的经纬焊机来说难度自然可想而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作为一个大型的纺机生产企业,自身就是焊机的使用者,所以对焊机应用中的问题以及用户的需要有着亲身的体会,这就为他们产品的易用性以及市场定位提供了参考。
今年是经纬焊机第一年正式推向市场,全面开始销售工作。然而,接受用户的检验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经纬焊机的产品在研制出来并经过各种厂内性能检验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市场,而是先在一些企业中试用,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吸取用户的意见,对产品进行完善改进。经纬焊机的做法是,做就要做成熟的产品,不能让产品进入市场后再接受检验。
经纬焊机主要面向的市场是造船厂、锅炉制造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对焊接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焊工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然而,目前我国高等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经纬焊机的智能型产品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它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初始条件,通过内置的多种专家系统对焊机进行调整,对操作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大大降低。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我们预计今年产品销售能达到500台。”销售科长侯晓峰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
市场和对手
“市场大,对手少”是每一个企业所期盼的。而对于一个发展了40多年的行业来说,市场相对稳定,对手经验丰富,焊机行业就是如此。
据有关机构预测,今后几年,我国的钢铁产量不会有大的变化,国内市场对电焊机的需求相对稳定,市场容量变化也不会太大。目前国内电焊机市场总的形势是:产品产量供大于求,竞争激烈。
同市场相比,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结构和布局在“九五”期间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995年,我国尚有各类电焊机专业和兼业制造厂,焊接辅机具、元器件、配套件厂约1400~1500家。到2000年,这些企业中,停产、半停产、转产、资产重组的已达50%。目前,电焊机行业各类企业的总数保持在900家左右。其中,有电焊机行业焊接设备专业研究所1家,原机械工业部定点企业38家(含骨干企业2家、重点企业6家)。
和这些经过严酷的生存竞争考验的企业相比,经纬焊机还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新兵,意欲在焊机市场中崛起,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