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宣碧华链条、主机两手抓 东风农机先国内再国外?
2024-05-12 23:43    6247 

2004年4月28日,是东风农机(原常州拖拉机厂)成立52周年纪念日,与往年热闹的庆典活动相比,今年的东风厂庆平静如水,工人们都在车间里埋头生产。来自杭州的新任董事长、民营企业家宣碧华也忙得一如既往,一事接一事。

当问及一推再推的揭牌之事,宣也是轻描淡写,“这些都不重要,不是企业发展真正的转折点,我们尽量把形式淡化掉,务实一点!”

民资入主东风农机

原已资不抵债的东风农机被浙江民企“东华机电”跨省收购半年来,企业改制、生产恢复似乎挺顺利。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苦甜滋味只有老板宣碧华自个儿明白。几个月了,他每周有5天在东风办公,吃住都在厂里;周末再赶回杭州处理其他企业的事,风雨不误。

不得不承认,宣的到来让很多工人重新捡起饭碗,让气若游丝的东风农机重新投产而且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虽然各级领导对“黑猫、白猫”一再论说,可当身边这个根正苗红的老国企突然变了,一些人思想上还是接受不了。不过渐渐地,慢慢好转的企业让腹诽沉默了。企业前程也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爱思考的宣碧华心中已经给东风勾描一个很美的蓝图,这怕是历代东风人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5~10年之内做到中国农机第一,出口发达国家并占一定市场份额。而“青蛙变王子”不像童话里那样念一句咒语就会实现,宣要面向国际甚至通过上市运作对它进行由内而外等等完全改造和包装,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当万事俱备,东风犹存,一切从头。刚刚复苏的东风面对的是2004年产销手扶8万台、大中拖8000台、童车40000辆,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的崭新目标。

现在,东风农机是宣手下最老的企业,也是让他最费心的一个企业,面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国企,改制增效、盘活资本谈何容易。所以即使他这般奔忙,东风农机依旧被亏损困扰。今年1月亏损600万,2月350万,3月150万左右,不过好在宣碧华仍然乐观,既来之,则乐之。他相信这只是暂时的,从目前情况看来东风正在逐步恢复盈利能力,4月持平还是有希望的。“我还有好几家相关企业,大本营还在盈利,东风短时间负债仍可承受。何况要打造百年企业,1200个月中的10个月亏损又算得了什么。”说话慢条斯理的他从容补充,目光绝不旁顾。

而让宣碧华底气十足的恰恰是他苦心经营10余年的一大摊子生龙活虎的杭州企业。

宣碧华的“生意经”

黄得晃眼的油菜花在春寒里招摇。宣碧华5/7时间留守常州的日子最短还要持续一年。

宣碧华在杭州还有一个集团,下属9家企业,包括杭州东华链条总厂。不禁有人疑问,宣碧华如何兼顾两边,长此以往岂不分身乏术!而这种担心在宣看来是多余的。他对整个集团放心得很,如众人所道他在企业管理和用人方面颇有一套。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东华集团发展一泻千里般顺利。

他打小就比别人想得多,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少年老成。1980年代在杭州盾牌链条厂工作时就暗自琢磨推销重要还是决策重要。1987年下海,1991年创办杭州城东链条厂(东华链条前身),1995年组建杭州东华机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并购“娘家”杭州盾牌链条厂,组建杭州新盾链条有限公司(简称“新盾”)。并在同年8月揽东风农机入怀,酝酿新政。同时,频频展开国外合资。

“很多人问我第一桶金是不是下海办厂赚的,其实我在杭链当小工时就已经赚到了,是经验和人际关系。不要以为只有金钱才是最实在的资源。你可以拥有一个大院、一块田地、一个设备,但是你无法拥有别人,而人才是无形的资源和金矿。”这就是宣碧华收购盾牌后,竟将20%的股份返还骨干员工的原因。白手起家的宣没有受太多教育,但他看问题的角度、办事的原则让人敬佩。

短短几年,杭州东华链条总厂从一个小作坊化身为国内最大的链条厂家,成为东华集团的核心,并拥有当前国内最大的链条生产基地——杭州自强链传动有限公司。2003年销售收入高达3.9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民用自行车、摩托车链条,工业链条(扶梯、汽车、矿山、轻工、农机用等)上千种,1万多种规格;其中工业链条产量包括出口量占到全国12%。在国内使用“自强”(zq)品牌,国外使用“东华”(donghua)品牌,并为美、日、德、法等40余家企业贴牌生产。1998年东华被国家机械局停车设备协会指定为立体车库配套用链条的惟一生产厂家;此外,为东风农机、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集团等配套,目前已有链条间接进入福特配套。

东华拥有外贸自营出口权,产品70%出口欧美等世界各地,但目前比例已调整为国外60%,国内40%。宣告诫说,企业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利于规避风险。比如一头扎进美国市场,也许会因为9·11之类事件毁于一旦。

东华集团在第10年头上,立下了未来10年争做“中国链条王”的誓愿。在2004年集团制造加贸易的总体规划中,除通讯设备贡献7到8亿,链条目标销售收入确定为5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其中东华3.66亿元,沃尔夫0.6亿元,新盾0.6亿元。而最新收购的东风农机销售收入目标为4亿,出口2000万美元,但却与1980年代末的独领风骚相形见绌。

在集团其他业务蒸蒸日上时,东风的落寞宣也是看在眼里的。据了解,东华已经通过链条的外贸系统尝试为东风农机制造声势,反响不错。

延伸产业链

不是只有火柴擦亮的时候,才能望见前方。宣碧华总是希望比别人多想两三步,而有时正是这几步定输赢。

当很多人都不理解,宣的财富已足以使他摇身一变为杭州城内地产大腕,他怎会再去啃制造业的这块硬骨头,而且对付的还是一个负担沉重的老国企。从某种意义上,宣的想法令人感动,“可能因为在链条厂干过很多年,我对制造业特别有感情,觉得实业家才是中国工业的脊梁,它不同于股票、房地产等存在投机性较大的行业。当然重工业的特性决定了不能急功近利,若是商人只盯住利润,难免鼠目寸光”。

但别忘了宣终究还是一个商人。他年轻的眼睛里却有着很多岁月峥嵘的老成,接手东风的豪言壮语后必定承载着他或近或远的一个梦想。

宣兼任中国链条协会分会长,对本行深有研习心得。据他介绍,当前国内400多家链条制造商实力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也拉得相当开。当前国内链条市场年产值30多个亿,每年呈现15%~20%的增长,而国外增幅不大。但经过10年的开拓,宣已嗅出饱和的先兆,不过认为品质无界的东华不仅不会退出,甚至怀有更大的梦想。作为国内链条尖兵的东华和世界顶尖厂家譬如春本、rex等还有距离,在下一个10年达到15亿链条规模,闯进全球前五位甚至前三甲的目标同样激荡人心。

然而宣认为做零部件始终是小打小闹,受人制约。虽不会走到穷途末路但难得攀到顶峰,换一种思路,做个主角甚好。

接下来,就是要寻找一个比链条想像的空间大得多的平台。而主机这个终端产品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其时已病入膏肓、曾有长久合作关系的老国企东风农机让宣滋生恻隐之情的同时,也是某种选择。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充满冒险的契机或是带有契机的冒险。而经过层层分析,宣找到了说服自己冒险的理由,毕竟被国家扶持的农机行业同样存在际遇。

忆及2003年仲夏斥资几千万100%控股东风的魄力,宣笑着说,当时没有选择合资意味着自己100%的决心。“没有信心就不会来了,我不是好冲动的人。虽然中途也有过迷茫,但信念越来越坚定,东风具备迎合国际市场的基础和制造业需要的‘厚度’,尤其是经历了最近15年的积累。”如何让东风农机走出阴霾成了这个杭州商人44岁这年以后最牵肠挂肚的心事。

一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的东华,已经在54个国家注册了“东华”的商标,在全资控股东风农机后,习惯地注册了商标,甚至对整个农机部件进行注册,包括发动机。当步子延伸到了主机自然触及一些新东西,生发新的想法。对于主机行业,动力是心脏,主机要做到发达国家水准,发动机是关键。诸如,主机进入欧洲便有欧ⅱ、欧ⅲ排放标准以及其他要求的壁垒,也是对于产品心脏的考验。所以改进目前的柴油机也许是东华或东风继续延伸产业链的有益尝试,宣坦言不排除以后会有这种打算,而且这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行业,不过要看条件、时机。

小平同志说过,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比赛开始了,宣已经迫不及待想证明。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