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美丽的诸暨流光溢彩,春意盎然。
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田民裕理事长一行来这里调研一年后的今春,记者再次走访。如今诸暨的绣花机行业又有了新的蓬勃发展。单就数量而言,诸暨电脑绣花机在国内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去年由“非典”所致凋敝之后,市场峰回路转,似乎无限广阔,所以有目前千军万马、群雄逐鹿的局面。面对乐观的局面,思考和把握市场的明天、企业的明天。所谓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通常正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当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的素质。盛名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桢铭先生热情接待了记者,就行业协会倡导的“质量促进年”和诸暨本行业面临的问题发出了感慨,遂也有了本文的题目。
首先要说明的是,“盛名”已有其盛名,除了企业的规模和质量已然声名在外,今年“盛名”将以产值超亿元,跨上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新的境界,成为地区发展的领头羊之一诸暨更有其盛名,以其产业的集中,以其对地区乃至全国服饰行业的支持与贡献。所谓“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重困难、产品品质提高过程中不易摆脱的羁绊和企业创立名牌征途上的道道障碍。
人才难得――诸暨百来家相关企业中规模较小、甚至相当规模的厂家,厂主既是发起人、领导,多又是技术的权威。精铭王宝信创业之初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子。他的第一台绣花机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七拼八凑鼓捣出来的,十来年了,据说仍在买主那里发挥着效益。显然 ,家庭作坊式的规模和技术手段再难适合今天的市场。宽敞的厂房,崭新的设备和人才的拮据相映成愁。虽说可以重金相邀,难免还有出更高价的 现有技术力量水平参差,步调难于一致,加之利益诱惑下企业分裂的缺口,要满足企业的需求,人才之路非另辟蹊径不可。
高价难经――整机市场的兴旺,促成了零配件产业的繁荣。在诸暨,绣花机的所有零部件无不可以信手拈来。可是,买主“不问质量,只求便宜”的现象几成定格。无序竞争,低价策略使然。
研发难顾――“谁研发谁赔钱,谁创新谁倒楣。”新的品种、新的工艺刹时间就能不胫而走,一番心血后新的利润点顷刻间化为泡影 放着眼前的钱不去赚,关起门来搞研发,别人会笑你脑子出了毛病。极端的例子是仓促上阵,胡乱攒它几台好歹卖掉,好过一年替人打工。总之,开发无利与无力开发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企业发展的难以为继和市场饱和时的无可奈何。
难固难哉,谁都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我国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技术的相对落后和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种种局限,都能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发展是必然也是必须的,但也的确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积极的态度和勇敢的尝试是企业生存发展唯一的生路,不妨在迂回中寻求突破。可喜的是以国内业界的范围自然不乏先例,诸暨大地上自强上进举措的成效也逐渐显现。
针对人才馈乏的问题,如盛名厂坚持对外招贤纳智,以至深入内地,又集中培训员工以解燃眉之急。他们走厂校结合的道路,在轻工技校开机电培训班、设奖学金,一期名额达五十人之多。有了质量意识,树立起行业标准观念,“不打价格战。”如此,企业健康发展获得正确方向和动力 接下来要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从工艺抓起、从工差抓起、从原材料抓起。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配件向有好评,稳固的收益加之经理李一顺前瞻性的理念,使他决定并有能力陆续添置了五台数控加工中心。猛虎添翼,水涨船高,从原材料到零部件总体质量的提高必然改变诸暨产品数量与质量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如果说模仿是创业初始的无奈之举,创新和品牌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美丽前景。还是那句话,难。但只要敢于正视自己之不足,善于挖掘自身之潜力,勇于跻身先进行列,企业无分大小,总是有所为和大有所为的。正如有芯片和软件行业魁首英特尔和微软公司的存在,并不妨碍形形色色电脑品牌的生存和各自企业的辉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永远颠扑不破的道理。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