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三一进军客车得手 挟锐气再攻重卡
2024-05-12 23:36    5855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04年3月10日,来自《长沙晚报》的一则消息应该足以引起众多相关人士的高度注意:“三一”携巨资攻“重卡”。而此前对于三一集团进入重卡领域一事,媒体却鲜有报道。

其实,以三一重工而蜚声国内外的三一集团去年就开始涉足重卡制造领域,而进入该领域的手段也再平常不过,采用了现在业界较为流行的低成本扩张策略。不过三一的突出特点集中表现在一个字上:快。

三一集团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整合了湖南3家工程汽车制造企业中的2家——湖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沙汽车制造总厂,成立了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汽车)。令汽车界人士侧目的是,从该公司成立之初到现在,已开发生产出30多个规格的自卸车产品和“重卡”,因此有关报道称其为“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

据有关人士介绍,为全面进军重卡行业,三一汽车公司不惜重金在长沙征地,要打造重卡制造基地——三一汽车城,本项目已于今年3月全面启动建设,首期投资金额为10亿元,兴建的汽车城将于明年全面投产,年生产“重卡”能力达到6万辆。计划到2008年,将三一汽车打造成中国重型车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累计产销汽车超过15万辆,销售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三一以如此之短的入行时间想要达到理想中的目标似乎欠缺一个有足够分量的筹码。

梁稳根的“变”思维

三一对重卡市场的迫不及待及在汽车领域太过年轻的身份无疑是业内人士担忧的重要原因。同样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三一在人们心中早已形成根深蒂固的“重工印象”。

确实,在三一集团内部,三一重工不仅占据着长期重要地位,同时三一集团的主要收入均来自其工程机械领域的产品——混凝土输送泵车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两项产品占据着高达45%的市场份额。

据三一重工年报公布:2003年,三一重工的销售额达到20.9亿元。

而2004年,三一重工锁定的销售收入目标则迅速飚升为40亿元。

任何目标的设立不会是空穴来风,在这一点上,三一集团有自己足够的理由。三一重工不仅连续数年保持50%~80%高速增长的不俗业绩,同时公司董秘赵想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三一重工目前拥有66项国家专利,其核心技术全部是该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自主研发的。”

顺着成长的轨迹,如果三一在工程机械领域有任何超常的大动作,似乎没有人会咋舌;然而三一想介入的重卡领域则完全是其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这多少令人惊讶。

据了解三一的人士介绍:“三一进军重卡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善‘变’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梁一直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三一集团成名是近几年的事,然而三一的基业则创立于15年前。当时的梁稳根与三一集团另外三位“元老”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辞职下海,开始了最原始的创业方式。他们最初成立的只是一个做焊片生意的小公司,由于焊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所以成了他们当时的首选。果然,一年后,他们就赚到了第一笔钱。然而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大,小小的焊片生意显然对梁稳根失去了足够的吸引力,梁看上了发展势头良好的新型材料。

正是这一转变,使梁稳根掘得了创立三一重工的第一桶金。到1994年,三一创办的新型材料厂,产值已经过亿。也正是这一年,梁稳根又发现了另一个“金矿”——工程机械。

因此,对于梁稳根来说,从来就不缺乏发展的眼光。

目前在三一集团旗下,除了人尽皆知的三一重工外,还有三一重机、三一汽车、三一客车、三一通讯、三一重装。

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当初梁稳根看好并投资的产业还不止这些,三一还曾经尝试过搞立体车库,但由于太超前没有把握好投资的最佳时期,后来因为工程机械的发展而将此事搁浅。但梁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进入新行业的思考,而当前中国市场有美好发展前景并适应三一情况的则非重卡莫属,梁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一的重卡底气

有业内人士认为,三一闯入重卡,无疑受到了其成功进军客车领域一事的鼓舞。

据悉,三一集团于2002年与客车接触,是年12月22日首台客车成功下线。

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而言,三一客车只能说是小字辈。但发展仅一年的三一客车,目前已形成sy6800、sy6840、sy6880、sy6980、sy6118、sy6120以及sy6118卧铺、sy6120卧铺的8大系列、30余个品种为主的产品结构体系。

业内人士评价道,在如今的国内客车市场,厦门金龙、郑州宇通、三一客车已是三分天下。

短时高速对于今天汽车发展来讲早已不是奇迹,用户对产品质量有着越来越挑剔的眼光。成人之美的是,2003年4月,三一客车产品均以“无不符合项”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3c认证,成为国内较早通过3c认证的客车企业之一。有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三一客车在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正式与国际标准接轨。

倘若说在客车方面的小有成绩就令三一对重卡大举进攻,这只能说是一个有一定说服力的理由。也许更为充分的“底气”在于,三一有很强的融资能力。

业界共知,2003年7月3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民企a股上市公司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三一重工本次发行a股6000万股,上证所的配售代码为:737031,深交所的配售代码为:003031。

据三一集团内部资料记载:本次发行集资总额为89989.44万元。据2003年年报显示,三一重工每股取得了1.35元的收益。

梁稳根曾表示:“三一重工的成功上市,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如此成功的资本运作会不会在三一汽车身上重来一次,这种推想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

同样对三一有着鼓舞作用的是北汽福田:该公司快速切入,迅速做大,堪称重卡市场运作的经典案例。也许三一从中早已领悟了一些内涵。

有利的政策环境

除了市场机会和自身底气外,三一还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

翻阅三一集团全年新闻实记,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领导人、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不止一次视察过三一,省领导对于尚在襁褓中的三一汽车更是关爱有加。

2003年12月21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视察了三一远在邵阳的三一汽车邵阳公司。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及三一汽车总经理易小刚做了专题汇报,并且在卡车总装线旁,杨正午见到了刚下线的重型卡车。此番视察后杨正午指出:“在当前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的大好形势下,三一汽车要充分利用政策的优势做大做强,并且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对三一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据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宋建民介绍,湖南为实现2007年制造业超过1000亿元的目标,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努力培植自己的优势产业,其实在发展中,湖南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了轨道交通、汽车、工程机械、电工电器4个具有较为明显区域性优势的产业。并且这4大产业均已列入湖南省计委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还建立了省领导分工负责制,今年还将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二是要努力造就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湖南数得着形成规模的汽车企业仅有几家:长丰猎豹越野车,“江南奥拓”微型轿车、湖南星马引进日本三菱技术生产的重型汽车以及北汽福田投资的长汽农用车制造基地。

显然,湖南还缺乏一个有强劲发展势头的重卡企业。据悉,三一汽车的产品将集中于8~35吨位的卡车。

据了解,在湖南省的“大集团战略”中一并将以上列为重点发展对象。

据业内专家介绍,考察重卡制造能力,主要看对重型汽车总成能力,它直接决定了生产出的重型卡车的质量和性能。

对此,湖南显然已是早有准备。有关报道指出,针对目前汽车产业中间产业不发达、配套能力不强的问题,未来几年湖南省还将重点发展配套产业,以形成产业链,提高集聚度。在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活动中,引导投资者围绕三一、长丰、湘火炬、福田长汽等骨干企业建设相应的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城,形成“众星拱月”的局面 。

由此,三一拥有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一石二鸟”的扩张策略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三一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程机械需要汽车底盘,现在三一主要从国外进口。但是三一兼并汽车制造厂后,就等于有了制造汽车底盘的资格,我们就是想做国产汽车底盘,以替代进口。按预测,3年以后我们每年需要汽车底盘大约1万个。如果全部进口,要花掉四五十个亿,如果自己做,企业能做得更大。

凑巧的是,三一汽车的总经理易小刚恰恰是工程机械领域的专家。

易小刚是三一集团于1995年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挖来的人才,在他来三一后的短短几年里,三一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泵车、大吨位全液压压路机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0%、40%、30%以上。同时还开发出世界首台静液压传动平地机,填补国内空白的全液压推土机等近10个系列的产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三一在2005年建成的汽车产业园也不仅仅为生产工程机械底盘而设,国内外重卡市场无疑是其主要目标。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