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是诚信维权。近期,一些用户反映,目前有些发电企业不能按期交货,对业主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上周,记者致电相关企业进行调查了解。
延期交货已不鲜见
贵州电力公司生产技术处的魏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在2000年9月11日有8台(套)300mw火电机组的订购进行公开招标,按合同规定应在去年交货,但事实上未能如期到货。
华能沁北电厂物资处的说,他们电厂建设的国家"十五"期间重点火电项目,同时是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化依托项目---1号机组锅炉的供货合同是在2001年签订的。该机组计划今年投产发电,可大大缓解河南省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由于供货单位交货延期,给后续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山东邹县发电厂物资公司的李济英说,该厂是一座现代化特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厂,拥有4台300mw机组和2台600mw机组,总装机容量2540mw。日前,电厂四期工程计划安装的2台1000mw超临界机组已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由于电厂南面是水资源丰富的微山湖,北面与年产原煤4000多万吨的兖州煤田相邻,资源瓶颈并不突出,但目前机组设备供应却成了问题。
华电扬州发电公司的表示,该公司电厂虽未遇到订购发电设备逾期交货的问题,但据他所知,周边电厂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产能饱和是主要原因
据魏先生分析,目前国内的几个发电设备主机厂手中的订单都达到了几十亿元,其产能超过了极限,已签订合同的机组生产任务还未完成,新的大订单又不忍割舍,延期交货是必然的结果。
李济英说,由于目前电力需求增长过快,发电企业新增项目较多,短期内大量的订货造成了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生产任务超负荷,对他们的生产计划、生产结构和产品质量都是一种压力。一旦他们不能承受,不仅会给自身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失,对发电企业和下游企业,甚至地区经济都会有不利影响。
甘肃华能平凉电厂总经理宋宗瞡在电话中说,目前国内电力需求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对于发电企业和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都是积极的促进因素,上下游企业应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规模,适应供求变化。同时,更应立足于本企业生产的实际,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
发电企业青睐国产设备
据说,目前在300mw和600mw机组设备中,国内企业的产品已较成熟,进口产品并不具有优势。
华能营口电厂厂长于湘泉向记者表示,该厂现有总装机容量为640mw,正准备扩容至1200mw,在未来的发电设备采购招标中,将会以国产设备为重点。他表示,国内现有的一些发电机组在设计、制造水平和运行稳定性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且价格相对国外产品具有很大优势。国内电厂很愿意订购国内发电设备企业的产品,但前提是,制造企业必须提供及时、完善的服务。
警惕产生新的瓶颈
据预计,2004年全国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000mw,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48000mw。未来几年中,国内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将助推发电企业的发展,但设备供应不应成为阻碍他们发展的新瓶颈。
在繁荣背后,一些发电企业近一两年内的新增项目乃至国家西电东送项目中,订购设备逾期交货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2000年初国家电站设备订货任务较少,一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调整了生产结构,降低了产能。在签订供货合同之初,未能预测到2001年后才出现的电力需求明显上升以及目前过快增长的趋势。有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虽然订单接到了2006年,但并未充分考虑到自身产能的限制。
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能否经受短期内需求旺盛的考验,实在是一个悬念颇多的故事。但作为生产资料的消费者,发电企业显然不希望自己的发展受制于制造业。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