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先进的数控制模技术首次在“模型黄河”中运用
2024-05-12 22:25    1517 

伴随着技术人员把某个河道断面的各项参数输入计算机,和着“丝、丝”的切割声,数控切刀开始在一张完整的模板上舞动。几十秒钟后,一个完整的二维河道断面模型已经展现在面前,这是记者2月3日在黄委水科院模型试验厅看到的一幕,完成此项任务的是该院新近研制成功的数控制模机。据了解,该项技术是首次在我国水利行业被开发运用。

被命名为hhzm-ⅰ型数控制模机是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自动机械辅助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并根据“模型黄河”河床断面制作的特点研制开发的,其组成主要由工作机床、变频调速器、电气控制柜、工控机及制模软件组成。其最高行进速度可达每分钟9米。

制作河道断面模型是“模型黄河”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项技术问世之前,水利制模一直延用手工制作。技术人员需要先把河床断面图按照比例缩小,然后在模板上按照尺寸一点一点的画线、切割、校合、精修,完成600米长的河道模型制作通常需要四五十人耗费2~3个月的时间。

近年来,“模型黄河”测控系统建设作为《“模型黄河”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条黄河”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了黄委党组的重视,从而加快了“模型黄河”测控系统的研制步伐。黄委水科院把制模技术作为全面提高测控技术和模型试验精度的突破口。

2001年,黄委主任李国英在视察“模型黄河”建设时指出,制模研发工作要高起点,借鉴国内外数控设备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内具有实力的单位和专家共同研发,实现制模技术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并以此为契机,最终建成技术先进、准确可靠、安全高效的“模型黄河”工程测控自动化系统。

承担此课题的黄科院技术人员在数控制模系统设计中,以开放、超前的视野,以规范、严格的科学态度,以先进的理论、技术作为依托,广泛联合国内强势力量,制订了科学、经济、合理、先进、可行的数控制模机设计方案。

据负责该项技术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模型黄河”数控制模机不仅突破了数控机床只能加工小部件的限制,首次实现了对长1.3米、宽2.5米的模板一次性制模成功。它的运用不仅克服了人工制作速度慢等诸多缺点,而且提高了制模的精确度,实现了断面数据的有效保存。以制模的精度和速度为例,该设备设计精度为0.005毫米,实际测试精度为0.001毫米,远远高于人工制模精度为0.1毫米的要求;600米长的河道制模时间仅需1个多小时。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科研人员将把数控制模的软件系统开发、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作为下一步建设重点,完全实现制模技术的自动化。

另据了解,中国水科院、南京水科院、广西水利厅等单位获悉数控制模机在黄河成功运用后,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派人到黄科院参观考察。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