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近期日本对华投资动向
2024-05-12 21:39    2495 

近来,日本企业继续保持对华投资热,其投资战略和投资行业的调整折射出日本对华投资的新动向。

一、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加速抢滩中国市场

(一)以丰田汽车为首的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加大开拓中国市场的力度,扩大投产规模、构筑生产和配送体系,完善产业配套。据预测,包括外资企业在内,2003年我国轿车生产可增长40%,达200万台;销售可达142万台,增长25%。我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日资扩大投资。丰田汽车相继在天津、成都设立了生产工厂。继2002年10月天津汽车夏利公司投产后,丰田汽车计划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丰田公司,二期投资规模为3亿美元。新工厂2005年投产后,产能可由目前的5万台/年提高到2008年的15-20万台/年。为保证零部件供应,丰田汽车计划在天津、沈阳、上海、广州设立配送中心。其控股运输公司-丰藤海运公司计划进军中国物流市场,总揽母公司对华出口的整车及零部件运输外,拟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滚装船买卖及中国境内的多式联运业务,实现供应-生产-销售-运输一体化。日产汽车也决定将合资公司10年后的生产能力提高到90万台/年。

(二)为扩大销售、降低生产成本,日资企业提高在华采购零部件的比率,调低销售价格,加速构筑销售网。同时,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增加新产品投放量,提高品牌形象。我国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在华生产小轿车面临进口车的价格挑战。日资企业与其他外资及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最早在华设厂生产的本田汽车公司2002年市场份额下降了1.7个百分点。本田公司对"雅阁"款汽车进行了全面改造,在中国零部件采购率由60%提高到70%,价格下调13%。铃木公司也将微型轿车价格下调了11%。

(三)大企业投资效应显著,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跟进。据了解,丰田汽车所需零部件约为2-3万个,与丰田公司有直接供货关系的零部件企业近300家,加上非直接供货的二次、三次交易企业总数近千家。丰田汽车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带动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业跟进。为丰田汽车公司生产引擎、车档、喷涂线、计时器等零部件的椿本公司跟进中国市场后,丰田公司采购该公司零部件的数量激增,该公司计划扩大在华生产,力争到2006年在华销售额由目前的27亿日元提高到80亿日元。随着在华生产规模的扩大,预计2006年该公司计时器等关键零部件对华出口量可增长4倍。

二,在华经营战略日趋明确,整体投资规模呈扩大趋势

(一)降低生产成本,以投资促出口仍是日本制造业大企业扩大对华投资的主要目的。为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中日大企业间"强强联合"增多。2003年4月,新日铁公司和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洛克森布鲁克公司决定与宝钢在上海组建合资公司,为中国汽车、家电和建材企业定向生产高品质钢板。其中半数以上原材料用热轧钢板由新日铁提供,新日铁因此每年可稳获向中国出口数十万吨热轧钢板的订单。

(二)强化中国作为地区总部和区域中心的功能。投资区域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大连等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加快向中国转移。

toto公司和松下电工公司看好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商机,除扩大现有工厂的产量外,计划产品向配套化方向发展,由卫生洁具和电工产品向住宅建设、室内装修设计等领域延伸,拉长产业链。

2003年4月,富士复印机公司决定将亚太地区总部由日本迁往上海。未来3年内将斥资360亿日元在北京、上海等九大城市建立和完善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中心。

三、加入世贸组织效应显现,日资投资领域趋于多样化

(一)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日资吸引力增强。奥运会、世博会的巨大商机吸引日本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住宅、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物流、环保业等成为投资热点。2003年以来、住友商事、住友仓库、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相继在华设立了控股物流企业,拟在主要省市设立配送中心,构筑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为其在华生产工厂及外资企业提供现代物流服务。栗田工业、荏原公司等日本著名环保企业在上海和青岛成立了水处理设置和垃圾焚烧炉生产工厂。

(二)对通讯、电子、制药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增加,部分高科技产品开始对华出口。鉴于在华生产成本仅为日本的70%,日本著名制药企业mercian已开始委托山东鲁抗公司生产鸡、猪等禽畜用抗肺炎药,计划在2005年前将动物用药的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并拓展人类抗癌药在华的销售。

日立制作所、nec、富士通等企业看好中国通讯市场,积极参与我国基础通信网的建设,加强ipv6型新一代高性能宽带路由器等高科技产品在华销售攻势,向中国提供网络实验用机器。

(三)日资开始涉足教育、出版、生活消费等领域。制作电视节目的"视觉日本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合资企业"中国国创国际文化发展"公司,制作dvd和cd节目。上海等大城市的婚礼市场也被日本企业看好。

四、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大与我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利用我科研力量和人才开发新技术

日本著名空调企业大金公司近期宣布,未来3年内将投资1亿日元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空调机的节能、湿度控制和材料等关键技术。为保持高水准技术开发能力,节省人工费用,松下公司2004年将削减40%的国内技术职工,取而代之的是招聘200名海外技术职工,其中90%在中国招收。日本通运公司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亿科系统研究中心",共同研究货物信息检索系统和物流应用技术。

五、值得注意的几个动向

(一)利用东盟牵制中国是日本朝野上下既定的战略方针,今后我与东盟在吸引日资上仍存在竞争。近期,佳能社长御手洗富士夫和松下电器副会长松下正幸相继表示制造业企业过于集中在中国存在风险,应在东盟和中国间保持平衡。我对日资的投资取向不可掉以轻心。

(二)应重视日本大企业的影响力,注视其投资动态及正负波动效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2003年2月底发生的"佳能公司撤资风波"表明日资企业有意深度研发生产技术,将低端产品的简单人工组装作业生产撤回日本国内。我应鼓励日本大企业扩大再投资,进而带动其配套产业和中小企业对华投资。

(三)应注重保护日本中小企业的投资热情。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中小企业尚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深感在中国"价格竞争大于品牌竞争"。我应加强市场环境的治理,保护日本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技术、生产诀窍和品牌,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协助解决有关困难和纠纷,促使其尽早落地开花。

(四)劳动力价格和巨大的市场仍是我国吸引日资的优势。未来几年日资将继续保持对华投资热。我应统一规划对日招商工作,对日资的投资地域和投资领域加以引导,将资金引向中西部地区、高科技和基础设施领域,以利提高我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升我产业的配套能力和竞争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