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11月11日讯 汽车消费日渐升温,国内汽车产业尤其是轿车产业眼下可谓群雄逐鹿,硝烟四起。众多汽车品牌中,奇瑞系列轿车备受业界和消费者的瞩目。奇瑞在芜湖的迅速崛起,为本地和外地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创业和发展平台。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也成为我市今年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一大批外资、合资和民营汽配企业纷纷抢滩芜湖,寻求商机,与芜湖汽车工业共发展。
在大桥镇桥北工业园,新加坡佳通集团精元重工征地500亩,投资3000万美元,为奇瑞配套的佳通轮毂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这是今年以来我市规模最大的汽配引资项目。记者看到经过数月施工,厂房已现雏形。据了解,这家企业的年产可达350万只,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其建设成国内最大的汽车轮毂生产中心。鸠江区为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专门建立了汽车部件及相关工业园,先后吸引了天津油管、中山耀华、常春内饰、西峡水泵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园。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驻,如意大利马瑞利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美国江森公司及瑞典skf公司等,这些企业为奇瑞提供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座椅总成和密封件等产品。开发区还开辟福达工业园,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舞台。浙江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的芜湖工厂与奇瑞达成共建平台,置地400亩,计划投资1亿元生产汽车底盘系统,今年2月通过租赁厂房已先期投产。浙江亚太集团建设的芜湖亚太,一期投资达6000万元,产品以盘式制动器为主。在城南高新区,入园汽配企业包括上海宏宝、泰州劲松、浙江新潮、浙江万达、天鑫电装等10多家。南陵、芜湖县等其它县区工业园均将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先后引进了数量不等的企业。
统计显示,目前我市汽配企业已经有100多家,仅今年以来新增企业到位投资就有3.1亿元。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在芜投资项目还在进一步洽谈之中。已经投产的企业中,杰华、鹤安两家生产汽车座椅的企业今年销售收入都将超过1亿元。本地一些老汽配企业更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市传统的汽车仪表、制动系统等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今年西门子威迪欧的仪表销售收入有望达到7亿元。芜湖聚达、液压制动泵、鼎盛等企业生产的制动产品不仅供本地需求,还出口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一些原来与汽车产业关联不甚密切的本地大企业也正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如芜湖新兴铸管着手开发汽车钢材项目,鑫科新材料、芜湖万通、原芜湖轴承厂改制后成立的卡尔轴承有限公司以及一些化工、纺织企业纷纷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向生产车用产品方向转移。
汽车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有资料显示,汽车带动的关联产业多达156个,比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强。汽车产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5元增值。正因如此,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对推动芜湖制造业进步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眼下,芜湖汽车工业正成几何级数扩张,汽车产能的增加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汽配产能是否跟得上。为促进汽配产业的发展,奇瑞等我市的汽车整车厂家还出台了“三同一优先”等政策,优先使用本地的汽配产品,为汽配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汽配产业在芜湖的积聚,为我市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市汽车工业办公室主任曹新民介绍,我市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整车为龙头,轿车为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从总体上看,芜湖汽配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且发展势头强劲。汽车零部件生产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品涉及发动机及管理系统、变速器、消声器、空气压缩机、电动门窗、汽车内饰件、汽车覆盖件、汽车线束、后视镜、油路系统、底盘系统部件和有色金属铸造等多种相关产品。我市原有的汽车仪表、制动系统部件、橡塑件等产品的优势也得到了拓展。但从单个企业看,规模都还不算大,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有的企业本部在外地,在芜湖只是进行组装。此外,有些门类或空缺或薄弱,如汽车电子等,与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凡此种种表明,我市的汽配产业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