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可见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05-12 21:12    9564 来源:网络

最近,河南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可见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工作通过设计合成新型核壳结构量子点,研发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和长寿命红绿蓝三基色qled器件,其中多项性能指标创世界记录,包括红绿两色的亮度(356,000 cd/m2和614,000 cd/m2)和效率(21.6%和22.9%)、蓝色的亮度(62, cd/m2)以及绿色和蓝色器件的寿命(分别为1.7 × 106 h和7000 h)。该研究结果有望加速推进qled在高亮高效显示和照明领域应用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氮化镓基高亮度蓝光led的突破,开启了led照明和显示的新时代(三位日本科学家因此贡献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qled,由于具有更好的单色性、色彩饱和度和较低的制备成本等优点,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发光亮度、外量子效率(eqe)和寿命等主要性能指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以往的工作中,器件存在高亮度时效率太低、高效率下亮度太低的矛盾。如何使器件在高亮度的同时保持高效率、且具有长寿命和高稳定性,是qled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

造成上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通常qled发光层中量子点价带能级较深,与空穴传输层不匹配,导致空穴注入效率过低,与电子注入不平衡。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从发光层量子点的设计入手,基于“低温成核、高温长壳”的技术,合成了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强的硒阴离子贯穿的cdse/znse新型核壳结构量子点(图1)。这类高质量核壳结构量子点作为发光层,能改善与传输层能级的匹配,有效降低空穴注入势垒,提高载流子的注入效率,克服以往qled中由于空穴注入不足、电子注入过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大幅度提升器件整体性能。

图1 cdse/znse核壳结构量子点球差电镜和元素分布

基于这种新结构体系,研究团队获得的红绿蓝三色qled器件的最高亮度和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356,000 cd/m2、614,000 cd/m2、62, cd/m2和21.6%、22.9%、8.05%,其红、绿两色的亮度和效率以及蓝色的亮度都是目前国际上的最高记录(图2)。该工作突破了以往qled在高亮度下低效率、高效率下低亮度的关键难题,首次实现了兼具高亮度高效率的红绿蓝三基色qled器件。

图2 红绿蓝三色qled器件性能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新型qled的发光特性,研究团队引入了一个新概念——“有效亮度(efl)”,定义为峰值eqe与其相对应发光强度的乘积。图3是本工作三色qled的efl与文献已报道工作的比较,可以看到,绿色器件的efl提高了一倍,红蓝两色有近量级的提升。而且,从照明对亮度和效率的要求来看,本工作得到的三色qled都已超过了相应的阈值。

图3 红绿蓝三色qled“有效亮度”(efl)与已有工作比较

器件的稳定性(寿命)是制约其应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该工作研发的新型qled器件在寿命方面也表现出色,红色和绿色qled器件的寿命达到1.6× 106 h以上,蓝色的寿命达到7000 h以上,其中绿色和蓝色器件的寿命也是目前的世界最长纪录。

来源:网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