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电动车充电导致起火的案件不胜枚举。充电不规范、电池质量差、电压不匹配、电动车老化……电动车充电引起事故,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是因为电动车用户在楼道和家里充电。但为何电动车在楼道和家里充电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是电动车公共充电设施缺乏。
正因为这个尴尬的现实原因,我们在讨论电动车充电起火案件时,是否能够换个角度,试着从解决充电渠道的源头问题上来讨论?有关部门是否也能够从城市规划等层面上,将电动车充电问题纳入社会议题来想办法解决呢?
大龙街近期通过源头治理、配齐充电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引导等措施加强电动车安全管理,这是强化电动车充电安全的有效探索,值得点赞。在这些措施中,“配齐充电设施”这一条最令人期待。大龙街提出,“将在每个小区楼下设置多个集中停放电动车的车棚供小区业主使用,配备监控设备及相应的消防设施。针对难以建成车库(棚)、充电设施的老旧住宅小区,依法引导建设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设置符合安全条件的小型集中临时充电点。”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电动车充电有两种看起来比较安全的做法。一种是在小区或单位停车场设置统一电动车充电处,提供一定面积的车位和电源,方便电动车充电。另一种则是设立一些快递网点所使用的防爆充电柜,将电瓶拆卸,置入柜中充电。大龙街提出“配齐充电设施”就是选择了第一种方式。
充电设施建设是解决痛点的一剂“良药”,这剂“良药”能将电动车集中在一起充电,规范管理,避免在家中或楼道充电,是一种既方便群众,又相对安全的方法。但是,如何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让各小区配齐充电设施、提高充电设施的使用率等问题也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充电设施在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等方面并没有统一标准,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尤其单单通过街道政府来推进,让充电设施在每个小区楼全覆盖,其实有相当的难度,考验着基层政府治理的智慧。
小区配齐充电设施,规划应先行。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将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新建小区配套范围,与小区其他设施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番禺可进行参考,将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与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统筹考虑,进行试点推行。
有了规划,接下来就要制定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规范标准。要规范电动车集中停放点消防安全条件,明确电动车棚、车库采用防火材料等消防设施器材,并与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充电设施应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电气设备和线路铺设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公共充电设施如何防盗,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充电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可以是一种市场行为。长远之计,推进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让小区住宅楼配齐充电设施,应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上,予以一定补贴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出台更多有力的措施,鼓励本土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工作,推动平安社区智能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方案。作为一种共享资源,未来的充电设施利用必然会进入智能化物联网时代,可以参照共享单车、智能分类回收箱的经验,依托更先进、更丰富的技术手段,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来源:广州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