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十四五”机器人和ai不会对带来“就业破坏”
2024-05-12 09:11    9109 来源:网络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张蔚然 李京泽)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0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0》。绿皮书在预测“十四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时指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是“自动化”的新阶段,更强调人机协作的关系,并非完全“机器换人”,不会对制造业带来“就业破坏”。

360 >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0》发布会现场 中新网 李京泽 摄

当天发布的绿皮书针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变化提出十个方面的预判:一是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二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持续存在;三是人口素质水平全面提升,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条件增强;四是劳动生产率出现行业分化,配置效率来源从三大部门之间转向产业内部升级;五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响劳动力市场,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六是非标准就业成为普遍现象,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出现重大变革;七是就业“服务化”倾向继续加深,就业创造与生产率提升出现两难矛盾;八是劳动力市场区域不平衡加剧,局部地区出现就业需求不足;九是人口流动格局进入新阶段,就业“本地化”与分化现象并存;十是就业韧性将面临持久考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就业风险。

针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绿皮书指出,机器人对于普通工作岗位存在替代效应,但并不会带来突出的“就业破坏”效应。绿皮书课题组研究估算显示,新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替代率为19.6%,但同时增加了认知和技能水平较高及“人机协作”操作和管理服务的工作岗位需求,由于劳动力成本与新技术采纳成本的权衡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新技术使中国劳动就业岗位流失的规模最终取决于人工智能引导传统产业彻底变革的速度和程度。

330 >

资料图为智能焊接机器人。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来源:网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