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20新兴技术向教育领域渗透 将赋能在线教育
2024-05-12 08:02    2384 来源:新浪网

(原标题:展望2020,整体推进与融合创新)

深度挖掘“小场景”,新兴技术向教育领域加速渗透

商业5g网络和ipv6网络全面铺开,教育短视频、双师课堂等教学模式将受益于网络质量的提升而扩大应用范围。而脑科学研究,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从广受争议的脑机设备应用转向脑智发育和学习障碍排查研究。在区块链技术方面,联盟链成为应用首选,一些教育类应用会尝试以区块链技术重构社区激励和信用机制、数据分发机制。同时,幕课平台更加广泛应用自适应学习技术,虚拟主播技术也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

筹划实施“新战略”,整体推进智能教育发展

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了《北京共识》,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政府规划教育人工智能政策。我国将深入开展智能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对智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智能教育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研究者、建设者、应用者实践共同体逐步形成。《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报告》即将发布。

持续保持“大投入”,智能教育成为产业互联网的突破口

传统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变,教育行业将成为突破口。借助智能教育发展契机,既可以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又可以聚集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企业而言,智能教育作为教育与技术密切结合的领域,有助于技术落地。以大投入带动产业发展,涉足智能教育领域的企业和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应用注重“见成效”,人工智能成为解决教育难题的抓手

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应用成效成为凸显技术价值的关键。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和有限资源供给的矛盾一直存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在线教育、双师课堂等有助于缓解此类矛盾,帮助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破解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减负增效等教育难题。通过制定可量化的指标,进行实证性研究,为区域评估智能教育建设与应用效果提供有效手段。

快速发展“控风险”,人机协同面临伦理风险挑战

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开发和使用伦理准则,我国新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关注“可信赖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的伦理风险不断涌现,如情绪识别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效果监测、脑机接口技术用于评判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引起了社会的极大争议。可以预见,要杜绝技术带来的、不可预知的伦理风险,需要更为细致具体的可操作方案。

来源:新浪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