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品牌大厂领军催生!miniled背光、rgb自发光应用双箭齐发
2024-05-12 05:08    2821 来源:科技新报

在新一轮显示技术竞赛中,miniled的出现不仅是为次世代显示技术micro led铺路,更成为led产业与面板厂用以打破僵局的新契机。随着苹果等品牌大厂积极投入带动,多款miniled背光产品及rgb自发光显示应用正蓄势待发,预期相关应用新品将在明年上半年起明显放量。

控制成本组合,加速导入消费市场

micro led自发光显示技术早期由sony、苹果率先布局,推展多年至今已是国内外品牌大厂、半导体厂和面板厂奋力开发的重点技术,为显示应用领域谋划创新格局。不过,micro led因跨领域技术门槛高,在实现商业化量产前,其前导技术miniled便成产业突围的另一生机,于是过去三年来厂商大举投入研发,加速量产抢市走出产业困境。

miniled通过既有led技术将芯片尺寸微缩到 75μm至 300μm,设备投资成本较小,主要以直下式背光概念应用在笔电、手机、平板、电视等装置,去年也发展出rgb自发光显示产品切入大型商用显示市场。miniled无论在良率、亮度、效能表现、可靠性及寿命都比oled更为优异,但成本绝对是胜负一大关键。

trendforce分析师陈恕勋提到,miniled背光应用最初在展现技术的阶段,led颗数用量和调光分区数都相当可观,好比一台65吋电视可能用超过10万颗miniled、调光分区数破千甚至更多,却也连带拉高封装打件、驱动ic等用量成本,价格比oled还贵根本没有竞争力。“大家开始意识到‘秀肌肉’没办法变现,还是要回归现实问题,”他说,“以前大家看的是led颗数、调光分区数(dimming zone)有多少,而现在看的是搭配什么背板、成本结构怎样才合理。”

miniled背光成本经拆解后,主要可分为led、smt打件、lcd面板、驱动ic、背板等,其中驱动ic加背板成本约占整体四成,调光分区数更多甚至可能超过五成,另外也得视产品规格选采pcb或tft玻璃背板。以中小尺寸需求规格来说,多采pcb背板搭配被动式驱动,led颗数和调光分区数收敛调配,显示效果也能与oled匹敌。陈恕勋表示,miniled背光成本从原先比oled高三到五成,经过重新拆解调整后可能跟oled相近,甚至再低一到两成,要打进品牌供应链也更有竞争力。

苹果带头推新品,二三线厂跟进可期

miniled背光应用进入成长爆发期,但受到疫情和美中贸易战影响以致新品推出未如预期。目前品牌厂包括微星、联想、宏碁、华硕等分别推出miniled背光笔电、电竞显示器等高阶机种,接下来到2021上半年最受瞩目的miniled新品,莫过于苹果预计推出的12.9吋ipad pro、14.1吋macbook pro以及16吋macbook pro。

陈恕勋表示,明年在苹果带动下预期将有更多中小尺寸笔电、显示器等产品推出,如联想、dell 预计推出笔电;另外miniled背光电视也会在明年即将推出市场,如tcl 65吋以上大尺寸电视便是其中之一,也因为tcl拥有上中下游垂直一体化生产加上品牌电视出海口,因此推出速度也相对较快。

他认为miniled在品牌带头下能加速推动发展,尤其苹果对产业影响力大,看好将引爆市场需求吸引二三线厂跟进,待需求量逐渐推升就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渗透率,届时miniled背光与rgb自发光应用也会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

至于miniled rgb自发光则朝商用显示器发展为主,尽管应用和场域较偏利基,需求量不及miniled背光应用来得高,但也是miniled技术应用一大趋势,lg、康佳、雷曼等都将在明年推出相关产品。其他还有些特殊应用,如华硕电竞笔电上盖内嵌的miniled装饰灯,车尾灯或车内气氛灯等,也都是miniled自发光应用有所发挥的领域。

来源:科技新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