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美国研发可在零下10摄氏度工作的锂金属电池
2024-05-12 03:58    2716 来源:盖世汽车

锂电池,或者说锂金属电池都采用锂金属为阳极。在过去几十年中,可充电的锂电池被广泛采用,用于给玩具、便携式消费设备和电动汽车等各种电子设备供电。

但是,此类电池通常在室温下才能实现可靠性能,当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其能源效率、功率和循环寿命就会显著下降。在低温下不能很好工作是此类电池的一大缺点,极大地限制其用于特别寒冷的气候地区。造成这一缺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固体电解质间相(sei)会变得不稳定,导致电池阳极在锂电镀时出现树突。

据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新型锂金属电池设计,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研究人员发现,与之前研发锂电池相比,新电池在低温下的表现非常好。

最开始,研究人员在低温下仔细检查了锂金属电池,以便更好地了解影响其性能的因素。他们观察到,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时,电池的sei(来源于传统电解质)会结晶度很高且不均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lif纳米盐等被动sei成分的形成,导致表面钝化不良、锂腐蚀以及阳极上生长树突。

在室温下,添加其它层保护阳极、利用替代性电解质或引入锂主电极可以防止此类影响。但是在低温下,控制sei纳米结构则更具挑战性,会导致电池运行不稳定。因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纳米级被动sei,可以让锂金属阳极在低温下稳定运行。

研究人员提出,可通过在铜电流集电器表面组装1、3苯二磺酰氟单分子层来控制sei纳米结构以及锂电池中的锂成核。新引入的电化学活性单分子层(eam)改变了界面的化学环境,促进锂表面形成lif。

通过改变电池界面的化学环境,研究人员新推出的设计策略改变了电解质分解的途径和动态情况,进而导致钝化质量得到提升、不同sei的产生。更具体地说,该单分子层在铜电流集电器上形成了亲锂阴离子。当该界面的锂离子浓度较低时,可以引导锂成核和生长。

在低温情况下,此种设计策略导致多层sei形成,此种多层的sei由富含lif的内相和非晶态外层组成。此外,此种被动多层sei与传统锂金属电池中的非被动sei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锂金属的sei层在低温时,结晶度很高,是以li2co3为主的结构。

在测试中,研究人员采用新设计测量打造的新电池,发现在低温下也实现了很好的性能。更具体地说,此种方法成功地抑制了锂的电偶腐蚀以及自放电,让锂在零下60摄氏度至45摄氏度的所有温度下都可稳定沉积。

研究人员发现,用他们的方法制造出容量为2.0 mah的锂/licoo2(含锂二氧化钴)电池,可在零下15摄氏度实现200次充放电循环,充满电需要45分钟。未来,此种设计策略可能会为新型节能锂电池的发展铺平道路,让电池可以在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的国家或地区可靠地工作。

来源:盖世汽车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