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传感器等监测技术为粮食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2024-05-12 03:37    9881 来源:仪器设备网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1/5的耕地面积被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公顷),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因此,进行粮食监测不可少,都有哪些仪器设备来助力我们监测呢?

针对粮食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检测镉、铅等重金属含量,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以及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指标。重金属含量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真菌毒素的分析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农残检测则常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随着科学科技的发展,有着更大作用的传感器技术运用到粮食监测上来。传感器的发展为人们解决了诸多困难。随着智能化发展的推进,智能传感器也逐渐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并开始运用在各行业中。智能传感器是基于普通传感器的功能上,添加了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以及更多优化功能的传感器,它带有微处理机,具备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那么,你知道在粮食监测方面,用到了哪些传感器技术吗?

首先是温度传感器,它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较广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传感器。从17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针对粮食温度等监测问题,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实施数字粮情测控系统,按照一定的密度部署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帮助粮仓实现数字温度的实时监测。

其次是温度水分一体化传感器,在之前采用温度传感器等湿度检测,只能有限的几个温度监测点来得到仓内外湿度,水分检测并没有大量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粮情监测行业只有在粮食出现霉变的时候才能有效测量,不能提前做预防、不能实时监测粮食水分的痛点,我国一企业又研发了业界首款温度水分一体化传感器。其是将水分传感器密封,同时将与水分传感器相连的两个电极也密封在工装中,来测量粮食的水分。使用此技术,可以实时的了解储存粮食的情况,以便于我们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措施。

此外,我们还可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等仪器设备,为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完善检测能力建设。爱粮节粮,传感器等监测技术也在助力。

来源:仪器设备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