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第一”双燃料集装箱船在沪交付
2024-05-12 03:13    1726 来源:文汇报

全球第一艘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9月22日在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这艘船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一次可以装载2.3万只标准集装箱(teu)。该船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大型集装箱船领域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书写了中国船舶工业和“上海制造”新的荣耀。

这艘全球目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2.3万teu双燃料集装箱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汇聚了我国造船行业、特别是“上海制造”的众多代表性力量。其中,担纲设计的是中船集团七〇八所,沪东中华、江南造船负责建造,中船动力集团承担动力配套。

该船总长399.9米,比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还要长60多米;型宽61.3米,货舱深度33.5米,一次能装下2.3万只标准集装箱、22万吨货物,最大可堆箱24层,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其集装箱装载能力是世界上最大火车的230倍,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著名航运公司——法国达飞集团作为买方,为表达对这艘全球首制船的敬意,特意以集团创始人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达飞雅克·萨德”号。

作为全球第一艘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该船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一颗独一无二的“绿色心脏”,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功率双燃料动力主机,无论远海还是近海航行,均可使用绿色环保的天然气,同时也兼顾燃油。

船上储存、运输和使用天然气,必须先将其冷却到零下163℃的超低温,从而实现液化,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先进、可靠的液货围护系统。“达飞雅克·萨德”号安装了一个1.86万立方米的燃料舱,其不锈钢波纹板的焊缝长度长达9公里,而且不能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面对这一挑战,沪东中华通过一轮轮摸索,突破核心技术,自主编制了一套对标国际先进水准的焊接工艺,最终实现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零漏点”。此外,该船还采用了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包括一人桥楼、无人机舱、抗横倾自动平衡、全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自动检测报警等,从而使得如此庞然大物仅需26名船员即可轻松驾驭,最高可在航行中抗10级大风。

据介绍,该船最大航程超过2万海里,接近沿赤道绕地球一圈,可以轻松覆盖欧洲到远东的往返航程,同时比燃油减少20%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排放。该型船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大班轮公司争相订造的新宠,除了9月22日交付的这艘,另外还有8艘姊妹船将分别由沪东中华与江南造船承建。

统计显示,今年1月到8月,中国造船的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订单3项指标,分别以39.6%、63.1%、47.8%的占比位居全球第一。

来源:文汇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