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哈密区域内,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首次对“疆电外送”750千伏烟墩至沙洲线路进行无人机精细化自主巡检。
与人工巡线相比,使用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巡检线路,不仅效率高,还能准确发现线路缺陷,为日常检修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
2月9日,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东疆运检分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无人机精细化自主巡检。融媒体中心记者 邢宝玉摄
今年以来,为有效提升“疆电外送”线路运维精益化管理水平,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积极推进“集中监控+立体巡检”运检新模式转型升级,深化创新实践。在750千伏烟墩变电站附近,无人机飞手在操作遥控器上输入工作指令,无人机便沿着设定好的航线,完成了25基杆塔的自主飞行、自主巡检、自主拍照等全部工作。这标志着新疆首次实现了无人机巡检由“人机巡检”向“自主巡检”的转变,为运维单位提高三维点云数据应用技能水平、推动数字化班组建设打下了基础。
据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东疆运检分公司运行专责谢振威介绍,无人机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及红外摄像头,可以对线路进行各种检测。传统的“人巡+机巡”有很多限制,复杂的气象条件与地形环境限制了这种模式,而现在的无人机自主巡检能够突破这一限制,达到减负一线生产的目的。传统的“人巡+机巡”每天的巡视工作任务量只能维持在12 基左右,而现在人工智能自主巡检可以保持每天 25 基的巡视工作量,人为巡视视角受影响,只能从下往上看,但无人机巡检可以做到360度无死角。
无人机成功应用到输电线路巡视中,实现了输电线路人巡到人机共巡的转变,截至目前,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在哈密运维四条“疆电外送”线路,均途径“百里风区”东南戈壁。750 千伏烟墩至沙洲一二线作为首条“疆电外送”线路,目前已投运近10年,杆塔平均高度80米,线路全长349.45公里,途经多条电力线路、高速公路、铁路及输油、输气管道和矿区。在运行维护过程中,运维人员要克服沿线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实现无人机精细化自主巡检后,大幅节约了人力物力、常规作业和交通时间成本,整体巡检效率提高 3—5 倍,对提高设备运维可靠性、经济性均有重要意义。
本次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前后用时13天,共完成343基杆塔巡视工作,经排查未发现异常情况,线路运行正常。下一步,送变电计划在2022年4月初完成另外 3 条“疆电外送”线路的无人机自主巡检。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玉、郭子毅、邢宝玉
来源:网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