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河间:书写经济转型城乡蝶变新篇章
2024-05-11 23:56    6405 来源:网络

河间:书写经济转型城乡蝶变新篇章

本报记者 郭 震 本报通讯员 槐 伟 李瑞存

近年来,河间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县域特色经济。图为俯瞰河间经济开发区。 通讯员 摄

十年发展,十年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河间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河间全市上下开拓奋进、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扩容提质、党建深耕服务于民,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0.1亿元,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5亿元,同比增长8.2%,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特色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工艺玻璃流光溢彩,再制造产品远销海外……近年来,河间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县域特色经济。

拉丝、吹胎、封底……在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玻璃原料经过数道工艺,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精美的玻璃产品。

“这款简爱杯,过滤片是半月牙形玻璃片,喝水时不仅能阻挡茶叶,还能让嘴巴有冲浪的感觉。”公司项目中心经理张磊介绍,他们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创新使用了玻璃材质的过滤片,简爱杯获得了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最佳旅游商品设计奖。

“以前,客户给什么图纸就加工什么产品,完全没有自己的设计,也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张磊说,简爱杯只是一项小创新,现在,公司每年都拿出产值的10%来搞创新,秉承着工业设计理念,从茶具扩展到了餐具、咖啡具等生活中的玻璃器皿,并对这些产品的性能、外观等进行设计,使产品更加优美,增加了附加值和效益。

河间市坚持推进产品和生产流程设计创新,促进工业设计与玻璃制造加快融合。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为工艺玻璃制造产学研对接和转化搭建了平台。河间市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等称号。河间玻璃产业现有注册企业259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注册加工摊点近2000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

玻璃产业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河间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河间聚焦再制造产业持续发力,推动再制造向再“智造”转变,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日前,在位于河间的沧州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20多台车床正在加紧对废旧钻头进行再制造。经过再制造,原本废旧钻头摇身一变成为带有芯片的钻头。这种新生产出来的钻头精度国内领先。

格锐特是专门从事特种钢材和金刚石材料加工研究的钻头企业。“钻头的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足够坚硬,还需要非常精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春艳介绍,钻头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了石油开采的质量、效率、成本。加装了芯片的钻头,可以对泥浆、井底盐性、温度、钻井速度等情况进行收录,收集上来的数据,可有效作用于二次钻井的钻头优化。

河间市紧紧依托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催生再制造产业发展活力。目前,河间拥有具备再制造基础的企业350余家,年产值超100亿元,涉及石油钻采、汽车零部件、机床、计算机服务器等领域,再制造产品达10多个种类、上千种规格,其中有50%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南非市场,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一。

电线电缆作为河间市的主导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正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引吭高歌。日前,在沧州会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研发出的最新一款阻燃耐火电力电缆正式上线,它可以把耐火时间由20分钟提升到90分钟以上。

沧州会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大虎说:“这款产品执行的是高于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要求750摄氏度,而国际标准要求是830摄氏度。产品能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等大型设施的建设,预计每年能增加销售收入3000万元。”

从产品质量提升,再到高端产品突破,经过不断转型升级,如今河间线缆的招牌越擦越亮。目前,电线电缆已经成为河间市第一大主导产业,全省平均每100米电线电缆就有30米来自河间,年产值近300亿元。

城乡生态绽放新颜值,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看着公园修得越来越美,路面平整,有花有草,也可以健身娱乐,河间环境明显改善,我们每天心情很快乐,精神头倍儿足。”张女士是瀛海公园的忠实“粉丝”,她几乎每天都约上几个好姐妹来公园转上一圈,散步聊天,享受舒适生活。最近瀛海公园改造提升顺利完成,她对此赞不绝口。

今年3月,河间市启动瀛海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历时1个月完工,不仅对环湖路面、庭院灯、座椅等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还将原来的游乐设施场地整体清理之后,作为市民健身锻炼的广场,为市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游园环境。

扮靓城乡“颜值”,不仅需要如椽巨笔的项目建设,更需要多方力量的管理和参与。

在全市城乡面貌提档升级活动中,每个星期六,河间市四套班子成员都会带领各机关干部职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一行,深入各街区开展卫生环境大扫除,清理大街小巷的“顽疾”。河间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分别组织干部职工到所包联片区和社区群众一起打扫卫生死角。

日前,在瀛台街社区,河间市政协、河间市人民医院的干部职工们卖力挥动扫帚铁锹,清扫地面上的落叶,铲除路面及砖缝之间的杂草,在大家辛勤劳动下,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环境治理上就是应该打头阵、当先锋,带领群众搞好环境卫生。”河间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刘柳表示,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很多周边居民也自发参与到环境卫生大扫除中。

以“党员带头、干部先行、群众响应”的方式,河间市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城乡形象的突出问题抓起,围绕居民小区、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城中村、建筑工地、园林绿地、城乡接合部、城区出入口、村容村貌等方面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和“牛皮癣”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整治。一场由全市共同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河间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场除旧革新的环境容貌提升大潮在河间涌起。

城乡发展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婚俗现象,给很多农户带来沉重负担,不但污染了社会风气,还引发因婚致贫、家庭矛盾加剧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在河间市文明办、河间市民政局的推动下,河间市出台了婚俗改革“五创新”。仅最近三年,河间市就涌现出“零彩礼”新人887对,彩礼大幅度降低,每桩婚事花费比从前平均减少10万元。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制度创新弘扬婚俗新风,河间市打造了全国婚俗改革“河间样板”,被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和“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如今,漫步在河间城乡,街道马路更整洁、社区环境更干净、路边车辆停放更有秩序、道路交通更畅通……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河间市不断拓展提档升级范围,在绿色社区创建、美化亮化工程、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美丽庭院”“书香家庭”“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上持续发力,城乡在美丽蝶变中积蓄动力、集聚合力、激发活力,城乡面貌更加美好,居民生活更加幸福。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唱响服务于民“主旋律”

桓达物流运输有限公司是河间市一家大型货物运输企业,具有大件运输资质,运输超限货物可以网上申请。6月15日,该企业在申请一起大件运输许可业务时,电脑操作员竟然忘记了系统密码,无法申请《超限运输许可证》。

货物急需发出,许可证不能办理,这可急坏了公司经理。经理突然想起河间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一中队前几天走访自己的企业时,曾留下过一张《便民服务卡》。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卡片上的电话,不到两分钟,执法大队一中队系统管理员就帮助公司重置了密码,顺利办理了《超限运输通行证》,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这是河间市在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幕。

河间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从小处着手,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确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阵地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据统计,目前,河间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206个。其中,基层党委25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1146个。这一个个“堡垒”成为河间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阵地。

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在时代的强劲浪潮中不惧风雨、勇立潮头,释放活力、燃烧激情,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河间,有这样一位村支书,他原是一名副师级大校军官,退休后回乡当起“村官”;他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3年时间把一个班子涣散、矛盾多发、垃圾遍地的后进村变成一个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模范村。

他就是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庄片区党总支书记石炳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一名党员干部、一名退役军人的奉献与担当,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7月29日,石炳启被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

石炳启只是河间市众多基层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河间市从“四个强化”着手,把夯实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为重中之重。

北石槽乡恒道村97岁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李志信,不要“特权”,坚持排队做核酸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中国好大爷”。

时村乡打造“党建+农家书屋”示范点,更新藏书、配齐桌椅,网络学习平台全覆盖;成立“五老”宣讲团,20余位老先生开展讲座30余次,培养学生300余名,被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多次报道。

卧佛堂镇在农村建起“红色代办站”,《党员干部当起“红小二”替群众跑腿办事》在澎湃新闻、《沧州日报》刊发。

……

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件件实事好事、一份份优异的答卷背后,清晰跳动着“党建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有力脉搏,凝聚着河间市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伟力。

来源:网络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