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环境趋紧 机械工业增速或将放缓
2007年我国机械装备自给率超过80%,重要机械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生产发电设备超过1.2亿千瓦,汽车888万辆,数控机床约12万台;1~11月,全国重点机械企业已签订单同比增长28%。然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度加强及充分竞争,依靠实物增长和订单增加来维持行业的高速发展已不可持续。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1月21日召开的机械工业2007年经济运行情况说明会上,中机联副会长蔡惟慈提醒企业,2008年机械工业增速将比2007年放缓,行业应依靠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支撑高速发展。
装备产品升级趋势已渐形成
2007年重大装备自主创新形势喜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产品升级趋势已渐形成。1.5万吨级水压机、35立米矿用电铲、1.2万米全数字化特深井石油钻机、900吨履带起重机、4000吨浮吊、60万千瓦火电机组分散型控制系统等重大新产品陆续研制成功;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多功能复合机床等高性能机床产品开始投放市场;为农业、建设工程等领域提供了一批具有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设备等。
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除在自身生产过程中改进管理,2007年机械工业更致力于装备产品的升级。电力装备水平继续提高,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国产750千伏交流输电设备和±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运行良好,市场占有率正稳步上升;加快推进能源装备新技术的突破,稳步推进特高压输电装备的研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送电容量最大的±800千伏直流输电和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主设备的研制全面启动;风力发电设备研制、生产取得重要成果;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等。
与此同时,机械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企业结构优化取得进展,行业重组力度加大。在国家振兴东北、西部等老工业基地,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振兴的大背景下,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开始显现。从2007年各地区机械工业生产、销售、利润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看,初步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气象: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械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31.06%、40.32%、44.31%和47.97%,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增速普遍高于东部,显示出区域经济结构正在朝预期方向调整。
企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机械工业生产任务比较饱满,为2008年全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市场条件。蔡惟慈提醒,在总体向好的形势下必须清醒地看到行业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