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再“发力”
近日,笔者在崇福镇新益村“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村级联络站看到,信息员双手飞快地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忙着输入近期该村晚稻收割相关信息,最后鼠标一点“发送”按钮,信息内容就被上传到“嘉兴市农机作业服务直通车”网络系统中,方便快捷。
以往,我市本地收割机拥有量比较低,每年可出勤的收割机不足50台,无法满足全市晚稻的机械化收割需要。虽然外来收割机数量不少,但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常常出现信息不对接现象,有需要的农民找不到收割机,而外来收割机又找不到活干。或者在某一区域内又“机满为患”,发现恶性竞争。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农机推广部门从2005年开始,着手建设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加强对跨区作业收割机的管理和服务。
“今年,我市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了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市农机服务站副站长徐东海说,其中,在信息服务方面,完善与提升了信息平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将“农机作业服务直通车”的应用从原来的79个村,扩大到了169个村,全面覆盖了全市的种粮村。至此,服务体系三级站已全部实现收割信息网上实时传递,有效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
“这个网络服务系统用处可不小。”崇福镇新益村联络站责任人沈国良说,在现在晚稻收割前的这段时间,村级信息员会对本村的晚稻种植面积、收割时间、需要引进收割机数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并及时将信息向镇农经中心报送,由市、镇两级相关部门根据这些信息,统一安排和调度收割机;收割时,每天会把收割进度、收割机缺口等信息上传,以便于市、镇农机管理部门统计处理。配合该系统,该村还组织了全村12个村民小组长,担任外来收割机服务的接待员,将信息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站”.
同样,我市近期还加快了收割服务经纪人队伍建设,以加强村级联络站的服务能力。经过多次培训,57名学员全部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这几天,高桥镇高桥村收割服务经纪人沈亚萍又开始忙碌起来。“我自家有一台收割机,专门帮助本村的粮农进行晚稻收割,现在,我又和安徽、江苏等地的粮食收割服务队取得了联系,早早地把村里今年晚稻收割活儿安排妥当了。”沈亚萍轻松地说。
据了解,今后,我市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尝试行政事业组织或集体与市场化中介服务组织相结合的路子,在确保粮食收割环节机械化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发展。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