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机械化初级加工助推红枣产业快速发展
2024-05-11 12:17    6084 

机械化初级加工助推红枣产业快速发展

临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贫困大县。全县辖 23 个乡镇、631 个行政村,总人口62.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84万人),国土总面积 297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61 万亩,人口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县98%的国土面积属干旱贫脊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就是这特殊的地理条件为我们发展红枣产业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县红枣产业的发展,我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00万亩红枣林覆盖临县”的目标,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每年以6万亩的速度发展密植优质枣园,不断扩大红枣栽植面积。目前全县红枣林面积已突破80万亩,覆盖16个乡镇、400余个村和30万农业人口;年产量达2.5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规模之首;产值突破3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红枣收入占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但是,长期以来,气候与虫害一直制约着我县红枣的生产加工,每到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红枣在树上裂果、严重腐烂,大量的鲜枣烂在地里,剩余部分也只能靠在传统的笆篱上自然晾干,霉烂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产量严重下降。同时,自然晾干均需40——50天时间,才能达到商品含水量要求,再经过挑选、分级、包装等环节,大大延迟了上市时间,降低了经济效益。特别是鲜枣成熟期间正值农民秋收季节,由于鲜枣不宜堆积、淋雨,常需翻动,捡掉烂枣,这样加大了劳动投入,给枣农成沉重负担。

为此,近年来,我们农机局结合我县红枣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努力从红枣烘干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工园区的建设、先进加工设备的引进等方面,加大我县红枣机械化初级加工生产,积极推动红枣产业不断发展。

一、重点搞好试点示范,大力推广红枣烘干技术

我县从2006年开始,在沿黄红枣主产区几个红枣大镇积极推广红枣烘干技术。我们专门成立了全县红枣烘干技术推广领导组,专门邀请一些专家教授来我县作技术指导,同时我们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赴山东等地学习考察,从有代表性的红枣村社中选择了一部分致富带头人作为示范户,技术人员深入村庄,从烘干房的设计到建设一直到投入使用,坚持蹲坐在建设场地,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共建成了标准化烘干房600间,示范户当年就受了益,不仅自产红枣及时得到烘干,而且还为周边枣农提供了烘干服务,赚取了烘干费用。尤其是烘干红枣上市时间比以前自然晾干大为提前,抢卖了好价钱,较好地促进了枣农增收。红枣烘干技术得到了全县枣农的认可和欢迎。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红枣加工园区

为了将烘干技术在全县红枣产区普及推广,我们一方面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包括烘干机具在内的农机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县财政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确保10%的地方累加补助,给每间烘干房配套补助了5000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红枣烘干房1200座,形成红枣年初加工2500万斤的烘干能力。同时,我们更注重对红枣龙头企业的扶持,从2006年开始,先后三批次组织全县红枣大户到四川成都、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引导企业在红枣初级加工中积极推广机械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而且我们积极争取县财政对红枣加工园区的扶持,仅去年和今年两年时间,就投入了3000万元重点扶持红枣加工园区的建设,在农机整体工作上,我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我县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凡是农机项目县政府都按照上级要求给予了1:1的配套,极大地调动了农机人,大搞农机的积极性,使我县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园区建设上,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建一个红枣初加工园区,政府给予300-500万元的资金扶持。同时,也得到省局装备站的大力支持,今年我县新建三个红枣初加工园区建设,如果我县八堡乡一个红枣专业合作社,新建一个红枣园区,需购置红枣北京华珍烘干烤箱72台,需国补资金165.6万元,省补55.2万元,我县向省局提清请示报告后,省装备处马上就下达了资金使用计划,为我县红枣园区建设给予极大的经济支撑。全县目前已经形成占地40亩的红枣机械化初加工企业7户、5——20亩的30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形成5000万公斤的红枣加工转化能力,年加工转化率达到了45%。

三、积极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切实提高红枣产业效益

烘干房解决了枣农的许多问题,但烘干后仍是原枣,技术含量没有增加,加工附加值提高不大。为了进一步提高红枣深加工能力,延伸红枣产业链条,2009年我们动员枣农大户高贵生、郭海平每人投资100万元从北京引进12台北京华珍烘烤设备工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电脑控制烤箱。红枣采摘回来后,通过分级——清洗——去核——糖煮或渗糖,然后自动烘烤,只需20小时就可以包装出成品进入市场。通过计算,机械加工烘干成本为每公斤0.12元,而传统烘干每公斤成本0.186元,传统烘干需要30个小时左右,自动烘干只需20个小时。在价格上,由原来的原枣每公斤1.5——3元,提高到每公斤5——6元;其中油炸枣每斤7元左右,加工后进入超市每斤能卖到26元,扣除一切费用,每斤净利润15元;其他成品枣,如姜枣、贡枣等,每斤成本4元左右,进入市场每斤8元,扣除费用每斤净利润3元,效益非常可观。

依靠机械化生产对红枣进行初级化加工,不仅减轻了广大枣农的负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确保了我县红枣的产量近年来稳中有升,特别是随着加工转化能力的逐步提高,枣农的收入也普遍由06年的人均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800元。加工转化带来的效益,占了整个红枣产业的40 %。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