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四川蓝星机械灾后三年重建纪实
2024-05-11 12:05    9837 

四川蓝星机械灾后三年重建纪实

“没想到发展这么快!”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机械)的退休工人陈大爷在参观了经开区新基地后,感慨地说。

“5·12”大地震3年来,蓝星机械从废墟上崛起,频挥大手笔,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今,蓝星机械发展成为拥有压力容器、球罐、铁路道叉芯轨三大支柱产业的科技型实力企业,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压力容器研制单位,全国最大的特种合金钢铁路道叉芯轨研制单位和全国第三大变压器用无磁钢生产基地,跻身全国机械工业500强,全国石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企业50强,成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骨干企业之一。蓝星机械逐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正在成为中国化工装备领域的领头羊。

废墟崛起

对蓝星机械来说,“5·12”大地震刻骨铭心。3000余人受灾,死亡3人,重伤14人,轻伤300余人,厂房倒塌、设备受损……据统计,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市场不相信眼泪,灾难没有压垮蓝星机械人。看着大量被埋、被损坏的设备和倒塌损坏的厂房,蓝星机械总经理张泽顺手里攥着3亿多元的订单,面对紧迫的交货期下定决心:市场不能弃,信誉不能失,抗震救灾与恢复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蓝星机械投入了一场超常规的生产自救。

震后第二天,80多名蓝星机械抢险突击队员不顾余震,进场逐一排查、抢修设备。指挥部每天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部署任务。

当时厂房和设备损毁严重,加之余震不断,短时间难以全部恢复正常生产,市场部主动与客户联系和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在食堂临时改成的办公室里,技术中心抓紧产品设计和工艺编制;生产部精心协调,科学调度,对外转移部分产品及零部件的外扩加工,千方百计地尽快复产;为确保交货期,蓝星机械决定将部分产品转移到客户现场制作,从而为疏散职工到安全地带与尽快恢复生产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这期间 , 蓝星机械捷报频传 :

2008年6月9日,震后第一批产品——乐山多晶硅设备顺利出厂。

同一天,蓝星机械与青海盐湖集团签订了震后第一笔3000多万元的大订单,也是该公司球罐容器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订货。

6月25日,国内最大的dn2400低压合成氨冷壁塔装车启运。

2008年,以出色的表现,蓝星机械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次创业

蓝星机械新基地位于德阳经济开发区,大气的厂门、现代化的建筑设施、错落有致的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厂区干道两旁的草坪绿意盎然,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

这是蓝星机械18个月创造的奇迹!

原址恢复与异地重建并行,仅半年,蓝星机械老基地全面恢复生产,移师德阳重建新基地也仅用540天左右。

“重建绝不是简单地恢复和复制,一定要紧跟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政策,瞄准中国化工装备的最前沿,开启二次创业新纪元。”地震后,中国化工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任建新要求蓝星机械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现代化化工装备基地。2010年8月,新基地竣工并投产,总部也迁至此,蓝星机械跻身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园。

随着装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蓝星机械在业界地位迅速上升,承接业务的档次也大大提高。新厂建成后,价值近亿元的乙烯大型反应器、单台6000多万元的“五环气化炉”、造价2000万元的板焊式加氢反应器等大额订单陆续签订,蓝星机械产品结构调整正式起步。

创新加速

近日,蓝星机械研制的铁路辙叉用奥贝体合金钢新材料成功通过上道技术国家认证并可上道使用,这是我国首次对铁路辙叉新材料上道技术进行的技术评审,它的研制成功改写了我国提速铁路和重载线路铁路辙叉一直用高锰钢材料的历史。

3年来,蓝星机械开发并投入市场的新产品占企业所有产品的40%~50%。

2009年2月,蓝星机械制造的国内最大的三聚氰胺项目重点设备尿素洗涤塔出厂,该装置为全球第一套,费用仅为国外同类技术的15%左右。

2010年6月,亚洲最大的济南裕兴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金红石型钛白粉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设备上贴着“蓝星机械造”的标签。

2011年3月,蓝星机械制造的30万吨/年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反应器成功装车发运,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聚乙烯项目高端装备的空白。

蓝星机械还实现了从单一的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方向的转变。据统计,2009年和2010年,蓝星机械取得9项专利,编制企业标准8项;2个黑带、9个绿带项目列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持续改进项目;14个技术创新项目被列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省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计划、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省优势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等资金支持计划。

“十二五”期间,蓝星机械创新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公司将倾力开发石油化工、煤化工、核电、海水淡化等重大技术装备市场,打造世界知名的现代化化工装备制造企业。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